正文 第47章 附錄(22)(3 / 3)

綜觀偽滿組建的全過程,沒有一個環節不反映出是被日方包辦、操縱的。關東軍既想躲到幕後,又擔心“漢奸們”出軌,最後也就不顧國際和國內的反對,走到前台,在國聯會議上,日本外交當局極想為關東軍扶持傀儡的行徑辯護,但太多的事實使國聯調查團不得不在報告書中寫明:新國家的成立,若沒有日本軍隊的存在和日本官憲的活動,則是不可能的。

偽滿洲國名義上的國家元首為溥儀。1932年3月8日,溥儀就任偽滿洲國執政,年號為大同。1934年3月1日,溥儀在“新京”南郊杏花村舉行登基典禮,改“滿洲國”為“大滿洲帝國”。溥儀為皇帝,年號為康德。

偽滿洲國的行政機構為“國務院”,其首長為“總理”。“國務院”下轄“外交部”、“民政部”、“財政部”、“司法部”、“實業部”、“交通部”、“文教部”、“軍政部”。“財政部”後改名“經濟部”,“軍政部”後改名“軍事部”,“實業部”後拆分為“興農部”和“勤勞部”,又成立了“厚生部”等部門。各“部”長官為“部長”,但是實權掌握在由日本人擔任的各“部”次官手中。由日本人擔任的“國務院總務廳”長官為實際上的“總理”。“總務長官”由駒井德三擔任,繼任者為星野直樹和武部六藏。各“部”的日本裔次官每周二舉行聚會,商討並決定“國家”政策和各種具體事務,被稱為“火曜會”。

偽滿洲國的立法機關稱“立法院”,首任“立法院長”為趙欣伯。實際上的立法權掌握在關東軍手中。偽滿洲國沒有成文憲法,而是由各項專門法律來替代憲法。谘詢機關稱“參議府”,其首長稱“議長”。首任“議長”由臧式毅擔任。偽滿洲國的最高司法機關是“最高法院”。首任“最高法官”是林棨。“最高檢察廳長”為李盤。宮廷機構為“宮內廳”,偽長官為熙洽。

偽滿洲國行政區在1934年劃為14個省和兩個特別市:

安東省;奉天省;錦州省;吉林省;熱河省;間島省;黑河省;三江省;龍江省;濱江省;興安東省;興安西省;興安南省;興安北省;新京特別市;哈爾濱特別市。

1939年更改為19個省和一個特別市:

安東省;奉天省;錦州省;吉林省;熱河省;間島省;黑河省;三江省;龍江省;濱江省;興安東省;興安西省;興安南省;興安北省;牡丹江省;通化省;東安省;北安省;四平省;新京特別市。

財政經濟

到1931年底,三省偽財政廳陸續下發了稅收公告,以民國時期的捐稅局為班底,沿襲民國的基本稅製和征收辦法,同時對一些稅種進行了調整。由於戰亂,所收稅款不及同期一半,主要用於各級維持會的開支。

1932年3月9日,溥儀出任偽滿洲國執政,在導政部(後改為經濟部)下設稅務司掌管中央稅收事務,各地方按經濟區域設置稅務監督署作為專門管理機構,按行政區域設立捐稅局作為專門征收機構。由於偽滿政府的實際行政大權完全由日本關東軍第四課掌握,加之各級稅收監督署的副署長均由日本人擔任,因此滿洲國的稅收實際上是日本對中國的掠奪性稅收。

四次稅製整理,形成殖民稅收。

日偽政府一方麵按照日本國內的稅收模式建立所謂的現代稅製,以達到同化和殖民化目的,另一方麵又課征了諸如出產糧食稅、鴉片稅等落後的稅種,以保證最大的稅收收入。為此從1932年到1945年,偽滿政府共進行了四次稅製整理,使偽滿殖民稅收體製得以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