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勇士暮年鍾聲疲憊(2 / 2)

為了揭穿偽作者謊言,塞萬提斯在第二部第五十九章結束時,借故事講述者熙德·阿默德之口對他的羽毛筆說:“我把你掛在書架子的銅絲上了,你在這兒呆著吧。如果沒狂妄惡毒的作者把你取下濫用,你還可以千載長存。堂·吉訶德專為我而生,我此生也隻是為了他。”《堂·吉訶德》是作者一生心血所為,視其如生命般寶貴。作者接著寫:“托爾台西利亞的冒牌作者用鴕鳥毛削成的筆太粗劣,他妄圖描寫勇士的事跡是不行的;他的才情不能勝任,他文思枯澀,不配寫這個故事。”盡管如此,偽作者對塞萬提斯人身攻擊造成的傷害並不輕。他在第二部前言裏悲憤地寫道:“我受不了的是他指摘我年老而且殘廢了一條胳膊……我的胳膊是在從古到今最偉大的戰役裏殘廢的……戰士的臉上和胸口的傷痕好比天上的星,能指引旁人去爭取不朽的聲名,應得的讚譽。”

300多年過去了,許多學者都無從考證出偽書作者是誰,從另一個意義上說明此事做得並不光彩。有人說可能是他作俘虜時結下的仇家勃朗科·德·巴斯,還有人說是國王的懺悔神父路易斯·德·阿爾亞加,還有人懷疑是塞萬提斯的某個朋友,但這些都無充分根據。不過,此人肯定是在上層教會中有一定勢力的人。因為當時出版都需經過教會審查官同意,寫上“並無猥褻或違禁內容”字樣才可以刊印。盡管這樣,偽書也隻是1732年才再版了一次。和塞萬提斯的《堂》沒法相比這也實在是一大諷刺。《堂·吉訶德》第二部已經完稿,正由教會審查官送審。一個法國使團來到馬德裏,他們前來洽談兩國王室聯姻大事。一天,教會審查官馬爾蓋斯·德·托雷神父陪同桑多瓦大主教去回拜法國使臣,他們談起了西班牙的反學,托雷斯順便提起了他正在審查的《堂·吉訶德》第二部。

法國使臣一聽見這本書,非常熱心,他說在法國和一些別的國家讀者都十分喜愛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使臣們的話令西班牙的頭麵人物很是吃驚。有位使臣問作者情況,年歲,職業,身份,財產·托雷斯主教具實告訴他們:“這個作者老了,過去當過兵,是紳士出身,現在無業,很窮。”這回輪到法國使臣們大吃一驚。有位使臣認真地問:“像這樣著名的人物,西班牙政府為什麼不用國庫的錢把他供養起來呢?”另一位使臣很幽默地說:“假如他寫作是為了謀生,那麼就祈求上帝讓他永遠富不起來吧。這樣,他自己雖窮,卻可以用他的作品使全世界富起來呢!”

大人老爺們的議論果然應驗。

塞萬提斯固守了他的貧困。生於憂患,死於貧困的塞萬提斯用他的血淚和委屈作賭注,在貧窮的地獄底層下苦功,為人間築就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而今,全世界無不拜讀他的大作,感念他的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的無量功德。唉,多災多難一生窮困的塞萬提斯安祥地去了。他給後人留下了一大筆豐富的精神財富,他是一位勇敢的戰士,生前幾乎總在厄運麵前固執倔強地堅執不悔地追求著人生的解放。每次都敗得很慘,從來都不失去信心。

1616年,塞萬提斯忍著病痛,寫完了最後一部小說《貝雪萊斯和西吉斯蒙達曆險記》,這最後一部書的“獻詞”,也就是塞萬提斯的絕筆。水腫病給他帶來的痛苦是常人難以忍受的,而他卻把歡樂和美好的未來留給了讀者。他始終稱他的讀者為“親愛的”恐怕這也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信賴和安慰吧。塞萬提斯忠實於他的讀者,是世界上少有的憑良知去寫作的大家。盡管他所遭遇到的幾乎盡是些不公平的和醜惡的待遇,而他把作品審美取向始終定位指向美好善良光輝的未來。這實在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