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1章空弦2(2 / 3)

韋桂顏一聽王鐵手找他,著實嚇了一大跳,忙問沒什麼事吧。

李啟說:有什麼事呀,行得端坐得正,會有什麼事呀?

李啟嘴上說是行得正坐得端,可心裏,七上八下了。從鄉副書記到如今的副縣長,當領導十多年了。有無數的人求他辦事,也收了無數人的錢。正如趙罡說的,有些錢,你不收,人家會以為你使壞。身在官場上,有些錢是不得不收。他本是不想收錢的。有些事情,按規矩就該幫人家辦。當然,有些事情,是可辦不可辦。辦了,有辦的理由,不辦有不辦理由。李啟呢,隻要人家開口求了,隻要不違背大原則,他都會幫人家辦了。他覺得,幫人家辦事情,是積陰徳的事,舉手之勞,何樂而不為。不該收的錢被逼得非要收,都是這個社會風氣不好。盡管社會風氣不好,李啟還是在做著某種努力。比如說,事情沒幫人家辦妥,錢一定要退還人家,還要尋個機會彌補一下。什麼原因都不是,就是想告訴人家,你的事,我已萬分努力。事沒辦成,千萬不要多想,我們的交情還在,我會一概如往地幫你,如果可能,如果有機會。有些錢他是堅決不收的,比如存在危險的錢。某些心術不正老板,他們送錢,是會下套的。收了他的錢,就會被他牽著鼻子走,那自己沒自由了。犯原則的錢不能收,收了就要做味良味的事。農民老俵的錢不能收,事可以幫人辦,錢堅決不能收,他們一分一厘都是汗珠子滳出來的,做人做官要有最基本的良知。就是當時收了,收下隻不過是讓人家安個心,事辦成了堅決退回。還有一種人的錢不能收,有才華有前途的人的錢不能收。比如說圍鎮有個叫李平青年農民,寫得一手好文章。那時他在宣傳部做副部長,很欣賞他的文筆,不用他求,調動所有人際關係,把他弄進宣傳部新聞報道組。一分錢都沒收,還替他墊了不少錢。當然,李平也送了錢,他是堅決堅決地不收,還把他罵了一頓,說你把我看成什麼人了。如今他進了省報做大記者,成了小有名氣的作家,兩人的關係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君子之交。他覺得,幫一個有才氣有前途的人,特別是身處底層貧窮的人,是為人做官的義務,收了人家的錢,簡直是對自己的侮辱。他因為堅守底線,所以人緣一直很好。口碑比人緣更好。

但事情,不會因為你人緣好口碑好,收的錢都是該收的錢而不叫貪汙受賄。隻要收了錢,隻要事情出來了,那就是黨紀國法說話。與那個黑了心的徐書記那個老實巴焦的毛局長一樣的下場。他不由心事重重。特別是經過新城區時,這裏有他的成就感也有他的惶恐不安。

王鐵山的手中,確實收到一封舉報信,不是匿名的,而是暑名的。說沿著這條線查下去,一定能查出一個隱藏很深的大貪官來。說,人民群眾,既痛恨那種飛揚拔扈的貪官,更痛恨那種隱藏很深的貪官。說隱藏很深的貪官,對社會的破壞性更大。王鐵山看著這封舉報信時嘴角往上翹了一下微微地笑了。他感覺寫舉報信的人很有水平,說出了深層次的問題。當了紀委書記,收舉報信是常有的事,特別是那種匿名舉報信,簡直是雪片一樣。對於匿名舉報信,不說舉報的內容是否屬實,對舉報者而言,那是擔心什麼顧忌什麼又隱藏著什麼。而暑名舉報信,大有一拚到底的意思。王鐵山對匿名舉報信采取的對策是一般化處理。對暑名舉報會慎重處理。而這封舉報信,不止他手中有一份,市委老大吳書記那兒有一份,省紀委那兒也有一份。省紀委打電話來,說你王鐵手真是福將,走馬上任就要立新功了。語氣是半開玩笑的語氣,半玩笑之中卻有個信息,你王鐵山初來昨到,人生地不熟,不會為人際關係所累,放開手腳的結果就是貪官落馬。無官不貪,不止在民間,也是官場上人的普遍認識。王鐵山知道,隻要卯足勁去查,總會查出問題來。他去請示吳書記時,吳書記說去查,有問題,不客氣,沒問題,也可以還我們幹部一個清白。吳書記的態度等於沒態度,十足的官話。王鐵山從側麵了解了一下,得知李啟的官聲不錯。官聲不錯的人不等於沒問題。一些出問題的人往往是官聲不錯的人。用舉報者的話說,那是隱藏很深的貪汙分子。為了慎重起見,他決定親自做這個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