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帝國餘暉——王經(2 / 2)

王經繼續手指長劍道:“身逢亂世,大丈夫當手提三尺之劍,力保鄉梓,立不世之功。”

“今遇你,大失所望。”

說完,撥驢掉頭而去。

張漢卿咬牙,安撫身後嫂子甄芸一番,低聲道:“我不願負阿經,也不願負我之誌向,嫂子且在此地稍候,我回縣城一趟,辦完事事後就與嫂子彙合。”

甄芸雖然有些聽不懂兩人對話,卻也分得清輕重。

這個時代的女人,隻要嫁人了,實際上是有一種人身依附的關係在的。

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男人說話,大多是輪不到女人插嘴的。

於是隻能連連點頭,眼眶微紅。

“二郎,此去需保存自身,你兄時日無多,若你也遭遇不幸,我便徹底無依無靠,到時恐怕也隻能投大遼河,同你一齊去了,到了地府我也好有個交代。”

張漢卿調聽到甄芸此番話語,呆愣原地,半晌才出聲說道,“我既不負阿經,自也不會負你,嫂子你且寬心。”

“誰不想過安生日子?身逢亂世,唯奮力一搏而已。”

說完一夾馬腹,朝著大路奔馳而去,片刻不停,儼然是要追王經去了。

甄芸聽張漢卿所說之話,心神搖曳不定,最後賭氣拿起韁繩:“畢竟此事因我而起,卻要我坐以待斃,哪有如此之事!”

“二郎稍住,我要隨你一同去,唯願同死。”

說完,竟驅馬追了上去。

張漢卿聞言扭頭,見一美婦人策馬揚鞭,麵容堅毅,雖未施粉黛,卻也讓人心神搖曳。

片刻,不由哈哈大笑:

“嫂嫂亦可稱英雄,若有不幸之事,同死而已 。”

兩人打馬揚鞭,逐漸追上前方的王經。

卻見對方一少年,已在一處路口翹首以盼。

看樣子那神情,卻是一點不吃勁,像是有所預料的樣子。

“今天下板蕩,閹黨作祟,中原大亂,賊寇四起,朝廷五繳皆不能平,我等邊境之地也不得安寧,奸賊作亂,無上達天聽之處,民生艱難,走投無路,隻能兵行險招。”

王經坐於一匹黑驢之上,振振有詞。

“善。”張漢卿正色道:“正該我等誅滅此僚,恰逢其會!”

事到如今,張漢卿也絕了僥幸心理。

求人不如求己。

與其把複仇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不如自己奮起一搏。

如今這世道大亂,人心崩殂,世上烏鴉一般黑,哪還有什麼好官呢?

誰又能幫他們主持正義呢?

那被納的五房妾室,被弄地五戶人家家破人亡,又有誰會來管,

“鄉人苦縣令久矣,我兄長為縣尉,樂善好施,未曾做過任何傷天害理之事!!如今身體不支,卻要逼我嫂嫂與他為妾,還要奪我家錢財,置我一家老小與何地?黃天在上,後土在下,不殺此賊,我枉為人子!”

因在曠野之上,張漢卿聲音並不大,卻也振聾發聵。

甄芸聽得心中既憤恨,又有幾分痛快,不由多看張漢卿幾眼。

王經也是聽的熱血沸騰,那高振欺壓鄉裏,他其實早有此心思。

正當三人就要找那狗縣令決一死戰之際,幾人忽然發現,這官道旁邊,竟有一老翁正在垂釣,不由一驚。

“小子,此魚甚是肥美,不如我架起炭火,同我一品?”那老翁裝作什麼也不知道,指了指草地上幾條肥大的河魚。

張漢卿認得這老者,聽他說是從中原逃難來的。

見其可憐,前幾日還為其沽過酒,付過一頓飯錢,

腰間那黃色酒葫蘆,還是他贈的,算是勉強相識,卻不想竟在此時此地遇見。

陡然被撞破“好事”,不免有些尷尬。

順著他的手,張漢卿看向草地上的大肥魚,陡然變色。

“老丈,此魚不可吃!”

“此魚不可吃!”王經也是不禁提醒,兩人幾乎異口同聲。

老者甚異之,直呼怪事。

取短刀,剖其腹,竟多得指甲。

細觀,形狀竟如人指,神色愕然。

張漢卿望之,歎道:

“中原大亂,無數流民北上,官兵恐其為禍,粗暴鎮壓,多加刀兵,兼沿途盜賊劫掠,走投無路者不計其數,皆投遼水,伏屍百萬,臭味塞鼻,幽州下遊郡縣,為之久不食魚。”

老者聞之哀哭,涕泗橫流。

三人無言,打馬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