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帝國餘暉——官運(2 / 2)

“為何是暗中照拂呢?原因是我等乃是罪人之後,本家不願意認我們,所以我等先人,才遠走他鄉,來到這本溪縣定居。”

“罪人?”

“不錯,大約七八十年前,我們家有一先人,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出賣了自己的至交好友,最後先祖之友檻車入京,最終菜市梟首。”

“我們家那位先人從此名聲盡喪,無顏以雁門張氏支脈自稱,遠遁他鄉,才有了我們本溪張家。”

張漢卿恍然大悟。

在大夏,尤其講究一個忠孝仁義信。

簡單的說,就是要講道德。

特別是這種有頭有臉的家族,不講道德是會被看不起的。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大夏朝的政治正確。

這種背友求榮之事,肯定是違背大夏核心價值觀的。

若是那位“友人”,是位大賢,有名氣的人,那事情就更惡劣了,在鄉裏是真的會被戳脊梁骨,被丟臭雞蛋的。

現代人恐怕理解不了封建社會古人的思維,可從小在大夏邊疆長大的張漢卿,卻是邊聽邊點頭。

越是高門大戶,對這種事情就越是看重,不然和那些粗鄙豪強有什麼分別。

舉孝廉舉的就是道德高尚的人,門風不佳,憑什麼舉你家中之人為官?

這便是這個世界為何如此重視道德修養的緣故了。

而有如此齷齪,自家遭難,本家恐怕也不會出麵護持。

更別說已經分家那麼多年,且一個在幽州,一個在並州,那僅存的香火情恐怕早就已經消耗殆盡。

等待張漢卿消化完畢,張延年繼續說道:“除此以外,還有一事,我需要告之於你,事關你的前程。”

“那便是海內名士,誅殺巨閹朱戾的張伯謙,此刻正隱匿於此,弟你胸中自有韜略,勝我遠矣,兼之還未及冠,可前往拜其為師。”

“張伯謙?”此人名頭倒是很大,張漢卿是知道的。

這位可是名聲都傳到邊郡來了的人物。

這大夏朝廷日益腐敗,皇帝昏聵,宦官弄權。

邊郡雁門張家張伯謙,殺巨閹朱戾與漁陽,天下震動。

閹黨和世家不共戴天,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但此時,世家勢力稍遜閹黨,張伯謙殺巨閹朱戾,可謂是為天下士人出了口惡氣,可因此也被朝廷通緝,卻不想是逃到本溪縣來了。

張漢卿略一思量,卻又想通了一件事

為何本家要暗中操作,將兄長張延年,提拔為本溪縣尉了。

說不準......是起了讓兄長照顧一番的心思。

朱戾位極人臣,官至大長秋領尚書事,同三公依仗,權柄無二。

那日在漁陽,也有諸多軍士守衛。

可誰能料到,張伯謙身為海內名士,垂垂老矣,竟還能馳馬奔到近前,一槍就將那高台之上的巨宦朱戾給挑了呢?

想來,這張伯謙也是個心黑手狠之輩,這等權柄的巨宦,直接一槍就殺了。

果敢、狠辣,不愧為士人楷模,海內名儒。

不過這張伯謙已被通緝,要是被抓住了,恐怕也是得檻車入京,梟首示眾的吧。

所幸這人名氣很大,一路逃亡,路上士人紛紛接納,心照不宜。

這種忠臣良將,誰敢抓了送到洛陽去?

君不見,本溪張家的先祖都被罵慘了,更何況這種聲望的人物!

等等。

他張漢卿隱約間抓住了一抹靈光,心中湧現出一個不可思議的念頭。

那不成,這是一筆交易?

兄長的官運,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