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將泰姬陵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當中,從而將泰姬陵的知名度與價值又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印度政府之所以要將泰姬陵申報為世界遺產,一是為了提升泰姬陵的知名度,二是對泰姬陵的保護與開發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可以喚起全世界人民對它的關注,從而有利於更好的保護這一世界瑰寶級的珍貴建築。
第二節 泰姬陵文物保護與開發現狀
作為世界瑰寶級的曆史名勝,泰姬陵自然招致了各國遊客的紛至遝來,遊客的到來在給阿格拉市政府帶來豐厚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給泰姬陵的保護背上了一個沉重的負擔,這其實也是幾乎所有世界遺產都在麵臨的嚴峻問題,這個問題處理的好與不好,直接關係到世界遺產是否能夠繼續存在下去;直接關係到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直接關係到一個國家在全世界人民和各種國際組織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世界遺產的保護問題一直是全世界所關注的一個熱點。那麼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經濟較為落後的發展中大國,印度是怎樣處理泰姬陵文物保護與旅遊開發之間的關係的呢?讓我們先看幾條關於泰姬陵的新聞。
2004年9月27日,印度北方邦政府在泰姬陵所在地阿格拉市喜慶泰姬陵落成350周年,並由此拉開了“泰姬陵國際年”的序幕。對一個世界曆史名勝的生日進行慶祝,這並不罕見,引起我們關注的,是他們在紀念活動中對這座世界奇跡的細心嗬護。
據報道,這次慶祝活動不是在泰姬陵裏舉行,而是安排在距泰姬陵兩公裏以外的阿格拉紅堡舉行。之所以要舍近求遠,是因為一些曆史學家擔心慶祝活動會給泰姬陵白色大理石結構造成破壞。
另外還有一條新聞,在印度,要在這座世界文化遺產原址上舉行活動,必須得到印度最高法院的批準,否則就以違法論處。1996年,希臘著名音樂家雅尼曾經在此舉辦音樂會,舉世轟動,然而在轟動之餘,印度的文物專家們卻認為音樂會的聲音震顫和光照破壞了泰姬陵的建築,給泰姬陵帶來了無法估量和不可挽回的損害。此後,在泰姬陵舉辦大型活動一般很難獲得批準。
兩條新聞已經足以顯示出印度整個社會對泰姬陵文物保護與旅遊開發之間關係的態度了。現在就讓我們具體了解一下印度是如何保護泰姬陵的,首先先了解一下泰姬陵保護所麵臨的嚴峻形勢。
泰姬陵保護所麵臨的重大問題主要包括環境汙染、遊人損害和恐怖主義威脅。
一.環境汙染方麵
現在的泰姬陵已不再擁有原先通體潔白的無暇外表,許多地方已經出現片片黃斑,給她的美麗罩上了一絲陰影,這是酸性煙塵侵蝕白色大理石的結果。泰姬陵周圍的兩個熱電廠、200多個翻砂廠和一個火車編組場每天排放出來的煙塵數以噸計,還不算附近公路上行駛的數萬輛汽車排出的廢氣。
威脅最大的要數40公裏外的馬圖拉煉油廠,它每天散發的二氧化硫就有60噸。二氧化硫一經空氣就氧化成三氧化硫,再與水蒸氣合成了酸雨。酸雨過多的腐蝕,使泰姬陵日益變黃。用印度環境汙染控製中心監察會的話說:“泰姬陵正被嚴重汙染的空氣包圍著,這些空氣裏含有大量對建築物保護和人體健康造成威脅的懸浮顆粒。”難怪世界文物界人士多少年來一直在抱怨說,泰姬陵在哭泣。
二.遊人損害方麵
印度獨立後,泰姬陵成了普通印度人和國外遊客可以遊覽的景點。但是,由於長期不注意遊客數目的控製和無休止的低水平開放,泰姬陵的許多部位遭到了不可修複的破壞。由於高密度的踩踏,堅固的大理石台階已經被嚴重磨損,甚至出現了裂痕,精美的雕刻和寶石鑲嵌也遭到了損壞。
另外,眾多遊客的蜂擁而入也改變了泰姬陵內部與周圍的微觀氣候環境,遊客呼出來的二氧化碳慢慢地在腐蝕大理石表麵,形成了細小的斑點;人體新陳代謝所釋放出來的水蒸氣改變了泰姬陵內部的濕度,給文物的長久保存增加了難度;另外,遊客無意間帶進的昆蟲、微生物和細菌,一旦條件成熟,繁殖起來,會對陵墓造成更大的威脅。
三.恐怖主義襲擊方麵
恐怖主義是危害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一大毒瘤,影響了世界人民生活的方方麵麵。作為一個種族與宗教矛盾較為突出,與周邊國家關係比較緊張的國家,印度也經常被恐怖主義分子列為襲擊的目標,就連美麗的泰姬陵也不能幸免。
2003年12月13日印度國會大廈遭到了恐怖分子的襲擊,之後恐怖襲擊泰姬陵的消息不脛而走。為了偽裝保護對付可能的空襲,印度保安部門一度曾用黑布蒙住了泰姬陵。
2004年1月3日,恐怖分子又發出電子郵件,威脅要襲擊泰姬陵。泰姬陵再次處於危險的境地,印度政府向泰姬陵增派了警力。
2004年3月24日,印度情報部門從一份截獲的情報中獲悉,穆斯林激進組織“莫罕默德大軍”有可能使用炸彈炸毀泰姬陵。此後的幾天,印度政府啟動了保護泰姬陵的應急計劃,甚至調動了特種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