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情而築的神奇城堡
印度,這個雄踞南亞次大陸的人口大國,同中國一樣,同屬四大文明古國,擁有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宗教、藝術、建築、科技、舞蹈、文學、音樂都是結在古代印度文明之樹上的累累碩果,無不閃耀著人類的勤勞與智慧。例如它的古代建築,這些古代建築體現了印度人的哲學與人生理念,體現了印度人的浪漫與詩意,同中國一樣,印度傳統建築也特別強調人與自然、萬物與神的和諧相處,強調天人合一、融入自然的和諧美。在印度古代建築的大花園中,泰姬陵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一朵最美麗的奇芭。
第一節 泰姬陵的魅力
作為印度古代建築史的巔峰之作,泰姬陵與中國的萬裏長城、埃及的吉薩大金字塔等齊名,它不僅是印度數千年博大精深文化的縮影,其中蘊藏的那段王室愛情故事更讓人回味無窮。印度人時常說,“世人其實隻分兩種,一種是來過泰姬陵的,一種則是沒來過的”,從中不難看出泰姬陵在印度人心目中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2001年,由瑞士著名冒險家伯納德·韋伯倡議,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助下,“New 7 Wonders”即“新世界七大奇跡”基金會準備通過全球性的投票選舉,推選出來新的世界七大奇跡,該基金會將17個有可能被評為奇觀的有代表性的國家象征物排列成表,邀請全球網民進行票選。首批進入候選列表的建築奇觀就包括中國長城、印度泰姬陵、美國自由女神像和俄羅斯的克裏姆林宮等。那麼泰姬陵到底有多麼大的魅力,竟然能夠與中國的萬裏長城相媲美?那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泰姬陵的簡況。
一.美輪美奐泰姬陵
泰姬陵坐落於印度北部度亞穆納河畔南岸的古都阿格拉市,距首都新德裏約200千米,從新德裏乘火車3小時即可到達。這座伊斯蘭風格的建築外形端莊宏偉,無懈可擊,寢宮門窗及圍屏都用白色大理石鏤雕成菱形帶花邊的小格,牆上用翡翠、水晶、瑪瑙、紅綠寶石鑲嵌著色彩豔麗的藤蔓花朵。泰姬陵被後世公認為是世界建築史上最美麗的少數作品之一。
泰姬陵整個陵園是一個長方形,長576米,寬293米,總麵積為17萬平方米。四周被一道紅砂石牆圍繞。正中央是陵寢,在陵寢東西兩側各建有清真寺和答辯廳這兩座式樣相同的建築,兩座建築對稱均衡,左右呼應。陵的四方各有一座尖塔,高達40米,內有50層階梯,是專供穆斯林阿訇拾級登高而上的。大門與陵墓由一條寬闊筆直的用紅石鋪成的甬道相連接,左右兩邊對稱,布局工整。在甬道兩邊是人行道,人行道中間修建了一個“十”字形噴泉水池。
寢宮居於陵墓正中,四角各有一座塔身稍外傾的圓塔,以防止塔傾倒後壓壞陵體。寢宮的上部為一高聳飽滿的穹頂,下部為八角形陵壁,上下總高74米,用黑色大理石鑲嵌的半部古蘭經的經文置於4扇拱門的門框上。寢宮內有一扇由中國巧匠雕刻得極為精美的門扉窗欞。中央八角形大廳是陵墓的中心,在牆上鑲嵌著淺浮雕和精美的寶石。中心線上安放著泰姬的墓碑,國王沙·賈汗的墓碑則位於其旁邊。泰姬陵的構思和布局充分體現了伊斯蘭建築藝術莊嚴肅穆、氣勢宏偉的特點,整個建築富於哲理,是一個完美無缺的藝術珍品。
泰姬陵的美麗不僅體現在了建築本身,更是因為其中還蘊藏了一個淒美而動人的愛情故事,這是一個類似中國《長恨歌》的君王愛情故事。
17世紀初,印度莫臥兒王朝鼎盛時期的著名皇帝沙·賈汗有一位寵妃,是個波斯女子,名叫阿姬曼·芭奴。她美麗聰明,多才多藝,沙·賈汗與她情篤意深,十分恩愛。無論在沙·賈汗取得王位以前的顛沛流離中,還是在他當國王後的四處巡訪時,阿姬曼·芭奴常相伴其左右。沙·賈汗賜她“慕瑪泰姬·瑪哈爾”的封號,意為“宮廷中的王冠”。
阿姬曼·芭奴入宮19年,於1630年在生下第14個孩子後因難產死在南征的軍帳中。據說當時沙·賈汗在出巡途中,聽聞愛妃先他而去的消息後,竟一夜白頭。沙·賈汗曾向她許下諾言,在她死後,要為她建造一座像她一樣美麗的、舉世無雙的巨大陵墓,並用她的封號命名。陵名由此而來,簡稱為泰姬陵。次年,沙·賈汗遂傾舉國之力,開始建築這座晶瑩剔透的泰姬陵。
二.自古紅顏多薄命
泰姬陵於1631年開始動工,曆時22年,由土耳其建築師烏斯塔德·拉荷裏繪製了該陵墓的全部設計草圖。開工期間,莫臥兒帝國每天動用2萬役工,除了彙集全印度最好的建築師和工匠,還聘請了中東、伊期蘭地區的建築師和工匠,更是耗竭了國庫,這導致莫臥爾王朝的衰落。
沙·賈汗國王本原計劃在河對麵再為自己造一個一模一樣的黑色陵墓,中間用半邊白色、半邊黑色的大理石橋連接,與愛妃相對而眠。但泰姬陵剛完工不久,其子奧朗則布就弑兄殺弟,篡得了王位,沙·賈汗本人也被囚禁在離泰姬陵不遠的阿格拉堡的八角宮內。此後整整8年的時間,沙·賈汗每天隻能透過小窗,淒然地遙望著遠處河裏浮動的泰姬陵倒影,直至最終憂鬱而死。但有幸的是,沙·賈汗死後被合葬於泰姬陵內他的愛妃泰姬的身旁。暴君奧朗則布也沒有好下場,莫臥爾王朝隨著他的死亡而分崩離析。
在泰姬陵建成大約一個世紀之後,整個南亞次大陸淪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征服者不僅掠奪了印度的財富,還要毀滅它的文明。泰姬陵被改成了英國青年們娛樂的舞廳。他們還將泰姬陵開辟為野餐的場所,將鐵錘、鑿子帶了進去,以便在酒醉飯飽之後敲鑿陵墓上的寶石和珍珠。更有甚之,當時英國在印度的總督還製訂了一個拆掉泰姬陵拍賣的計劃,連施工機械都已經開進了陵園。後來由於在倫敦的第一次拍賣宣告失敗,才放棄了這一計劃,使泰姬陵有幸得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