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沃特頓冰川國際和平公園巡禮4(1 / 2)

第五節 案例評析——他山之石

一.創造性設計管理機構和製度,確保遺產萬無一失

答案總是相伴問題而產生,我國的多頭管理政出多門似乎是不治之症,然而美國通過創造性地使用國家公園管理體製,特別是創造性地科學設計與國家公園管理有關部門的權限和職責劃分(如不同部門管理的區域有所差別),避免了多頭管理帶來的部門利益之爭,杜絕了管理失效的根源,獲得了遺產保護和利用的雙豐收,走出了以國家公園管理體製為主的多部門合作的特色管理之路。

二.內部管理主體多元化,權限劃分可行化

沃特頓冰川國際和平公園接受美國、加拿大國家公園管理局、多個非盈利的民間和官方的協會以及美加兩國國家公園管理局授權的冰川公園有限公司的共同管理,通過創造性地設計不同機構的不同管理內容、管理範圍和權限,使得公園既增加了資金來源,得到了多重保護,又避免了人工化、城市化、商業化世界遺產,與我國申請上世界遺產或出讓景區經營權之後緊隨大規模商業開發的情況截然相反。我們應該捫心自問,究竟是製度體製問題還是動機理念問題?隻有治標的同時找到問題的本源才能清本正源,一勞永逸。

三.積極探索經營管理方式,不諱疾忌醫

這裏所指的積極探索經營管理方式是指世界遺產資源的企業化管理,要解決世界遺產資源保護麵臨的資金瓶頸問題,都會涉及到這個問題。然而由於世界遺產的保護永遠處於第一位,特別忌諱商業化運作,再加上許多世界遺產資源的企業化管理嚐試以犧牲資源而付出沉痛代價,以致許多世界遺產地畏首畏尾諱疾忌醫,固步自封,但是美國在這方麵大膽探索,勇於創新,與時俱進。1965年美國頒布了《特許經營政策法》,由於該法案已經不能適應現在遺產保護和開發的需要,於1998年廢止,重新頒布了《國家公園綜合管理法》(National Park Omnibus Management Act),新法在特許經營規定方麵進行了改進,更加有利於資源保護。因此我們也應該在借鑒世界各國公園管理經驗的同時,勇於探索適合我國世界遺產管理的可行性經營方案。

對我國而言,自從1997年湖南省分別以委托經營、租賃經營的方式出讓了張家界黃龍洞和寶峰湖的經營權,雖然由於保護的問題,各方頗有微詞,但並沒能遏止我國愈演愈烈的出讓景區經營權的勢頭。不過由於在世界遺產申請時根本是利益導向,導致出讓景區經營權亦是利益驅動所為,進一步的粗放式開發經營等市場短視行為給我國的遺產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負麵案例(泰山修建索道,張家界大興土木)一個接一個。那麼我們就應該考慮如果是一家景區的問題,那是個別景區的問題,如果大多數景區都這樣,那就是體製問題,是製度設計問題,美國在這方麵沒有諱疾忌醫,走出了一條有特色的遺產保護管理之路,我們該如何設計適合自己的遺產管理體製和機製,擯棄部門利益之爭,拋棄保護、經營之見,擔負起為世界人民保護、保存、展出和遺傳給後代世界遺產的重責。

四.雙管齊下,全方位開源節流

(一)開源

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沃特頓冰川國際和平公園鋪大攤子,積極探索多渠道籌資策略,展開與各種非政府組織和熱心公益事業的公司合作,通過公園的教育計劃展開廣泛宣傳,冰川基金會開展多項波及範圍廣、時間跨度長、影響深遠的籌資活動,嚐試性調整公園特許經營留成比例等,真正海納百川,實現了全方位開源。

(二)節流

該公園節流的得意之作就是誌願者組織的建立,通過誌願者的廣泛招募和遴選,不僅為公園挑選了合格的員工,降低了人力資源成本,而且員工的崗前培訓使誌願者更加了解世界遺產的價值和自己的使命,國際誌願者的招募則使公園跨越國界飛向全世界。節流一個舉措實現了節流、教育、宣傳三位一體,交相輝映,相得益彰,不能不說公園別具匠心、獨具慧眼。該公園對誌願者大開方便之門給我們些須啟示:鑒於資源的價值、勞動力的可利用性、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體驗休閑經濟的泛起和老齡化社會的來臨,不同的風景名勝區可以根據資源的價值和勞動力的季節波動性及社會人口因素科學合理安排誌願者,包括國際誌願者和常年誌願者,以使遺產地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換來資源保護的最大化產出。

五.法律保護——遺產的守護神

保護世界遺產的根本保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法律分別是指立法、守法、執法和維護法律的權威。無法可依固然不行,有法不依會架空法律,執法不嚴會助長破壞行為,違法不究等於默許破壞不需負法律責任而助長僥幸心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重罰之下必有守法者,我國急需建立世界遺產保護法,從法律上保障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這樣就應該不會出現陳凱歌、張紀中劇組無代價破壞遺產的行為了吧!至少不會犯同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