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俄而??過了一會兒。母弟??這星指同母弟。

③汝曹??你們。

④戮(lù)力合力,共同盡力。

⑤社稷(lì)古代用作國家的代稱。社,土神。稷,穀神。

鄭人乘涼

鄭國有個人躺在一棵大樹底下乘涼。太陽在運行,樹影在移動,他也在不斷地挪動涼席,免得被太陽曬著。到了晚上,月亮從東邊升起來,慢慢地向西邊運行,樹影也隨著緩緩移動。這個鄭國人還象白天一樣,不斷地挪動涼席,躺到樹影下去。結果,他的衣服全被露水打濕了。

〔提示〕

客觀世界在不斷運動、發展、變化,我們也一定要認識並適應這種發展變化,不能墨守成規。鄭人用避暑的辦法去對待夜間的露水,當然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用狹隘的經驗去對待變化著的事物,必然會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

〔原文〕

鄭人有逃暑於孤林之下者①,日流影移,而徙衽以從陰②。及至暮反席於樹下③,及月流影移,複徙衽以從陰,而患露之濡於身④。其陰逾去,而其身愈濕。是巧於用晝而拙於用夕。

??《苻子》

〔注釋〕

①孤林??孤樹。

②徙衽(xǐrén)??移動席子。徙,遷移。衽,席子。

③反??同“返”。

④濡(rú)沾濕。

鄭人買鞋

從前有個鄭國人想買一雙鞋。他怕買得不合適,先在家裏比照腳的大小寬窄剪了一張紙樣。

這個鄭國人走了十幾裏路到了集市上。那天是大集,趕集的人熙熙攘壤,分外熱鬧。集上賣鞋的商販也不少,但是所賣的鞋子不是料子不好,就是式樣不新,鄭國人都沒看中。後來在一個鞋攤上,他終於看到了一種可心的鞋子。他往兜裏一摸,糟了,紙樣忘在家裏了。鄭國人連跑帶顛回到家中,取了紙樣,又呼哧呼哧趕回集市。但是,集市早就散了。他白白來回趕了幾十裏路,還是沒有買到鞋子。

事後有人問他:“你用自己的腳比比大小不就行了嗎?”他卻一本正經地說:“我寧願相信紙樣,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腳。”

〔提示〕

寧願相信根據自己的腳畫出來的紙樣,也不相信自己的腳,這是絕妙的諷刺。這樣的事情在人世間不一定真有,但是,墨守教條,相信本本,不看也不信活生生的現實,這樣的思想和行為,不是處處可以見到嗎?

〔原文〕

鄭人有且置履者①,先自度其足②,而置之其坐③;至之市而忘操之④。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⑤。”反歸取之⑥。及反,市罷⑦,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⑧。”

??《韓非子》

〔注釋〕

①且??將要。冒??購置。履(lǚ)??鞋。

②度(dUó)量長短。動詞。

③置??放置,放在。坐??同“座”,座位。

④至??等到。之??前一個“之”是動詞,到……去。後一個“之”是代詞,指量好的尺碼。操??拿。

⑤持??拿著。度(dù)量好的尺寸。

⑥反??同“返”。

⑦罷??結束。

⑧寧??寧可,寧願。無??不要。

知了、螳螂和黃雀

盛夏的早晨,園子裏鮮花怒放,百鳥爭鳴。

知了爬在高高的樹枝上,拉著長聲,盡情地歌唱。唱累了,它就吮(shǔn)吸幾口露水,接著再唱。怡(yí)然自得的知了根本沒有發覺,身後有一隻螳螂正在向它逼近。正當螳螂躡(niè)手躡腳,全神貫注,舉著鐮刀似的前腳,準備偷襲知了的時候,它一丁點兒也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身後有一隻黃雀已經盯住了它肥實的身軀。正當黃雀伸著脖子,撲扇著翅膀,準備飛撲獵物的一刹那,它壓根兒也沒想到,樹下有一張彈弓已經瞄準了它自己的腦殼。

〔提示〕

知了隻顧盡情歌唱;螳螂隻顧偷襲知了。黃雀隻顧盯著螂螳。它們都犯了鼠目寸光,瞻前不顧後的毛病,以致隨時都會招來殺身大禍。小到一個人做一件事情,大到一個國家采取一項措施,都要思前想後,居安思危,既看到有利條件,又看到不利因素。隻有這樣,才能避免主觀片麵性,才能把事情做好。

〔原文〕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①,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②。黃雀延頸欲啄螳螂③,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④,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說宛》

〔注釋〕

①委身曲附??蜷曲身子,彎舉前腳。附,有的寫作“跗”,腳背,這裏引申為腳。

②傍??同“旁”。

③延頸??伸長脖子。

④務??務必,一心想。前利??眼前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