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狐謀皮
從前,周國有個人特別喜愛名貴的毛貨和精美的食品。為了做一陣價值千金的皮袍,他去跟狐狸商量:“你們中間誰長得最大,誰的毛最長最軟,就讓我把皮剝下來做皮袍吧。”狐狸聽了他的要求,一溜煙地都逃進了深山。為了辦一桌豐盛的祭品,他去跟山羊商量:“你們中間誰長得最肥,肉質最細嫩,就讓我宰了做一桌祭品吧。”山羊聽了他的要求,一窩蜂似地都躲進了密林。就這樣,這個周國人五年沒能辦成一桌祭品,十年沒能製成一件皮袍。
〔提示〕
要剝狐狸的皮,要吃山羊的肉,卻去跟狐狸、山羊商量,希望征得它們的同意。這種做法既可笑又愚蠢。當所辦的事情涉及對方的根本利害的時候,對方是絕對不會同意的。比如,希望反動階級會自動退出曆史舞台,希望帝國主義會自己改變本性,這都是“與狐謀皮”,是不可能實現的。“與狐謀皮”這句成語後來寫成“與虎謀皮”。
〔原文〕
周人有愛裘而好珍羞①,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②。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③,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製一裘,五年不具一牢④。何者?周人之謀失之矣!
??《苻子》
〔注釋〕
①裘(qiú)皮衣。好(hào)??愛好,珍羞??精美食品。羞同“饈”。
②具??備。牢??作祭品用的牛羊豬。三牲具備叫太牢,隻用豬、羊叫少牢。
③相率??互相跟著。重(chóng)丘??重複起迭的山丘。
④一牢??指用一隻羊做祭品。
鷸蚌相爭
有一天,一隻大蚌慢慢地爬上了河灘,張開兩扇橢圓形(橢,tuǒ)的蚌殼,舒舒服服地躺在那裏曬太陽。這時候,一隻鷸鳥正順著河沿覓(mì)食。它那又尖又長的利嘴,一會兒啄(zhuó)住一條小魚,一會兒吞下一隻水蟲。當它看到大蚌裸露(裸,luǒ)的的嫩肉時,它饞極了,用尖嘴猛地啄去。大蚌遭到突然襲擊,吃了一驚,啪地一聲合攏甲殼,象一把鐵鉗緊緊夾住了鷸鳥的尖嘴巴。
鷸鳥死死地咬住蚌肉,大蚌緊緊地鉗著鷸嘴,誰也不肯鬆口。鷸鳥威脅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幹死在河灘上!”大蚌也不樂弱,回擊說:“你的嘴今天撥不出來,明天拔不出來,你就會餓死在沙灘上!”鷸鳥和大蚌就這樣你咬著我,我鉗住你,誰也不肯相讓,誰也沒法解脫。這時候,有一個漁
翁來到河灘,看見鷸蚌相爭的場麵,就毫不費力地把鷸鳥和大蚌一起捉走了。
〔提示〕
這是一則十分生動的寓言故事。它告訴我們:大敵當前,弱小者之間要聯合起來,消除矛盾,團結一致,共同對付敵人。處理內部事務也是這樣,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否則,內部爭鬥不休,互不相讓,隻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得利。”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早已成為大家常用的成語。
〔原文〕
蚌方出曝①,而鷸啄其肉②,蚌合而箝其喙③。鷸曰:“今日不雨④,明日不雨,即有死蚌⑤!”蚌亦謂鷸曰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⑦。漁者得而並禽之⑧。
??《戰國策》
〔注釋〕
①方??正在。曝(pù)曬。
②鷸(yù)一種水鳥,嘴和腿都細長,常在淺水邊或水田中捕食小魚、昆蟲、河蚌等。
③箝(qián)??同“鉗”,夾住。喙(huì)鳥獸的嘴。
④雨??這裏用作動詞,下雨。
⑤即??就,那就。
⑥謂……曰??對……說。
⑦相舍??互相放棄。
⑧並??一起,一並。禽??同“擒”,捕捉。
再爬一回
從前有個人,向來假仁假義,總把自己打扮成最慈悲的善人。有一天,他捉到一隻甲魚,有心想煮熟了吃肉喝湯,滋補身體,但又不願意落個殺生的惡名。他背著手轉了幾圈,想出了一個法子。他先用猛火把鍋裏的水燒得滾開,然後在水麵上橫擱一根細竹棍兒當作橋。他對甲魚說:“咱們講好條件:你如果能爬過這座竹橋,我就把你放回河裏。”甲魚知道他的用心,但為了活命,還是冒著高溫,費盡力氣,極其勉強地爬了過去。這個人說:“好極了!你真有本事。看你爬橋,就象看雜技節目走鋼絲一樣,簡直是一種藝術享受。我還想欣賞,你再爬一回吧!”
〔提示〕
對於那種幹了壞事還要用花言巧語來打扮自己,欺騙受害者的人,要特別警惕,因為他比明火批杖的壞人更加陰險,更為毒辣。
〔原文〕
昔有人得一鱉①,欲烹而食之,不忍當殺生之名②。乃熾火使釜水百沸,橫筱為橋③,與鱉約曰:“能渡此則活汝。”鱉知主人以計取之,勉力爬沙④,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橋,甚善!更為我渡一遭⑤,我欲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