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範氏之亡也??範氏是春秋末期普國的貴族,被其他四家貴族聯合打敗後,逃在齊國。亡,逃亡。

②鍾??古代的打擊樂器。

③負??用背馱東西。

④椎(chuí)槌子。

⑤況(huàng)然??形容鍾聲。

⑥遽(jǜ)??急速。

葉公好龍

從前有位葉公,特別喜歡龍。他屋內的粱、柱、門、窗,都請巧匠雕刻上龍紋,雪白的牆上也請工匠畫了一條條巨龍,甚至他家穿的衣服、蓋的被子、掛的蚊帳上也都繡上了活靈活現的金龍。

方圓幾百裏都知道葉公好龍。天上的真龍聽說以後,很受感動,親自下來探望葉公。巨龍把身子盤在葉公家客堂的柱子上,尾巴拖在方磚地上,頭從窗戶裏伸進了葉公的書房。葉公一見真龍,登時嚇得麵色蒼白,轉身逃跑了。

〔提示〕

識別一個人,不是看他的宣言,而要看他的行動。葉公平時總說他愛龍,甚至作出很多愛龍的表現,但是,一旦真龍出現,他那怕龍的本質便立即暴露無遺了。

〔原文〕

葉公子高好龍①,鉤以寫龍②,鑿以寫龍③,屋室雕文以寫龍④。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⑤,施尾於堂⑥。葉公見之,棄而還走⑦,失其魂魄,五色無主⑧。是葉公非好龍也⑨,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⑩。

??《新序》

〔注釋〕

①子高??葉公的別名。好(hào)??喜歡,愛好。

②鈞??鉤形的刀具。

③鑿??鑿木用的工具。

④雕文??雕刻的花紋、圖案。

⑤窺(kuī)??探視。牖(yǒu)??窗戶。

⑥施(yì)延伸。

⑦還(xuán)走??掉頭逃跑。還,掉轉。

⑧五色無主??臉色一忽兒白,一忽兒黃。五色,這裏指臉色。

⑨是??這。這裏指上述情況。

⑩夫(fú)那。

疑人偷斧

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孩子偷的,就暗暗地注意那個孩子。他看那個孩子走路的姿勢,象是偷了斧子的樣子;他觀察那個孩了的神色,也象是偷了斧子的樣子;他聽那個孩子說話的語氣,更象是偷了斧子的樣子。總之,在他的眼睛裏,那個孩子的一舉一動都象是偷斧子的。

過了幾天,他在刨土坑的時候,找到了那把斧子。原來是他自己遺忘在土坑裏了。從此以後,他再看鄰居家那個孩子,一舉一動絲毫也不象偷過斧子的樣子了。

〔提示〕

鄰居家孩子的言語舉止並沒有變化,但在丟斧人眼裏卻前後判若兩人。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成見是人們形成正確認識的大敵。準確的判斷來源於對客觀事實的調查,而不是主觀的猜想。

〔原文〕

人有亡鐵者①,意其鄰之子②。視其行步竊鐵也,顏色竊鐵也,言語竊鐵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鐵也。俄而③,?其穀而得其鐵④。他日。複見其鄰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鐵者。

??《呂氏春秋》

〔注釋〕

①鐵(fū)??斧頭。

②意其鄰之子??懷疑是他鄰居的孩子(偷的)。意,懷疑。

③俄而??不久。

④(hú)掘。穀??兩山之間的水道,這裏指水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