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遠難和近患都應該考慮到。忽視了任何一麵,都會遭殃。喜鵲的遭遇告訴我們,要學會全麵地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
〔原文〕
夫鵲先識歲之多風也①,去高木而巢扶枝②。大人過之則探觳③,嬰兒過之則挑其卵。知備遠難而忘近患。
??《淮南子》
〔注釋〕
①歲??年。
②去??離開。扶枝??這裏指低矮的樹枝。
③觳(kòu)??雛鳥。
薛譚學歌
薛譚拜秦國著名的歌手秦青為師,學習唱歌。經過秦青的指點,薛譚的演唱技巧有了很大進步,幾次演出都博得陣陣喝彩聲。於是,他自認為已經把老師的本領都學到手了,就向秦青要求提前畢業。秦青也沒有挽留,把他送到郊外。臨別的時候,秦青兩手輕輕地打著拍子,放聲高歌。那歌聲激越高亢,時而象奔騰的大河,時而象輕飄的行雲,隻唱得群鳥息碌(huì),百獸佇(zhù)聽,連天上的朵朵白雲也舍不得匆匆離去。
薛譚簡直聽傻了,他這才意識到自己連老師演唱技巧的皮毛都還沒有學到手,就連忙跪倒在路旁請求老師原諒,希望老師同意留他繼續學習。秦青為他的真誠所感動,就繼續收留他為弟子。從此以後,薛譚虛心好學,刻苦磨練,終於成為有名的歌唱家。
〔提示〕
俗話說:“初學三年,走遍天下;再學三年,寸步難行。”意思是說,隻有深入進去,才能看到自己的幼稚和不足,才能發現學習永無止境。知識象無底的大海,學習是艱苦的勞動。滿足於一知半解,是永遠也學不到真本領的。
〔原文〕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②,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③,撫節悲歌④,聲振林木,響遏行雲⑤。
薛譚乃謝⑥,求反⑦。終身不敢言歸。
??《列子》
〔注釋〕
①謳(ōu)??唱歌。
②窮??盡。
③郊衢(qú)城外的大路。
④撫節??輕輕地打著拍子。
⑤遏(è)阻止。
⑥謝??謝罪,道歉。
⑦反??同“返”。
掩耳盜鈴
有個小偷鑽進了範家的院子。他發現有一口鍾。想把它背走吧,鍾太大,背不動,想把它砸碎當廢銅賣吧,又怕發出響聲,驚動主人。這個“聰明的”小偷轉念一想:所以會聽到鍾聲,不就是因為有耳朵嗎?把耳朵堵住,鍾聲不就聽不見了嗎?於是他找了兩個爛棉花團兒,把自己的耳朵堵得死死的,然後,就放心大膽地砸起鍾來。但是,他的耳朵堵住了,並不等於別人的耳朵都堵住了,更不等於鍾聲就消失了。沒砸幾下,小偷就被抓住了。
〔提示〕
鍾聲是客觀存在,不因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萬物也都是客觀存在,不因為你閉上了眼睛就不複存在或者改變了形狀。這則寓言故事雖然簡短,但卻形象而生動地闡明了一條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采取閉目塞聽的態度,這是自欺欺人,終究會自食苦果的。
〔原文〕
範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鍾者②。欲負而走③,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④,鍾況然有音⑤。恐人間之而奪已也,遽掩其耳⑥。
??《呂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