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完善“政黨領導”的政黨與社會關係模式(2 / 3)

選舉製度推進過程中,當然也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農村基層選舉中出現的賄選、家族勢力、黑社會勢力操縱等不如人意的情況。但是這並不能成為否定民主選舉的理由。總的趨勢是好的,是健康的。尤其是人民群眾充分發揮政治智慧,在實踐中進行了富有價值的製度創新。如兩票製就是這類創新。兩票製,把黨內民主與社會民主結合起來,把黨的領導地位建立在人民群眾授權的基礎上,對於在更宏觀的層麵上構建政黨與社會的良性關係有重要的啟發。

二、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和政治協商會議製度

代議製是現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代議製也是資產階級發明的,但它不專屬資本主義社會。應該說,代議製是大型社會實行民主的一種製度安排,同樣也屬於人類政治文明的成果。資本主義社會可以用,社會主義社會同樣也可以用。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就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的代議製形式。列寧曾經十分明確的表明,“如果沒有代議機構,那我們就很難想象什麼民主,即使是無產階級民主”。

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根本政治製度。我國是人民共和國,主權在民,憲法賦予人民代表大會最高權力主體的地位。從法理上講,國家的任何權力都要經人民代表大會直接或間接的授予。在全能主義政治形態下,黨的中央委員會是事實上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顯然這在法理上是站不住的。執政黨是國家和社會的領導核心,而不是權力中心。權力必須授予,執政黨必須通過合法的程序進入政權機構,以政權的名義才能有權向社會發號施令。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名義問題,而是現代民主政治的憲政架構。有了這個憲政架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才得以成長發育。

全能主義政治形態下,政黨與社會的關係處於極不正常的狀態,與這個現代民主政治的憲政架構被破壞有很大的關係。執政黨直接以權力主體的名義向社會發號施令,為政黨侵吞社會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這反映了全能主義政治形態下議行合一的特點,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發育不良的政治形態,隻能作為一種過渡階段的政治形態。改革開放後,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得以恢複。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推行,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在我國政治生活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然,盡管與憲法賦予的地位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是僅僅短短二十多年時間,從無到有,從“橡皮圖章”到權力機關,這個進步不能不說是相當巨大的。

從政黨與社會關係的角度看,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地位的提升意義十分重大。“黨執政首先體現在黨對國家權力機關即人民代表大會的領導上。”社會力量對政黨的製約必須有舞台,人民代表大會就是這樣一個舞台。人民選舉自己的代表進入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執政黨的黨員要想代表人民進入人民代表大會同樣必須接受人民的授權。這是社會力量的張顯。執政黨的意誌要成為國家的意誌,必須在人民代表大會中得到人民代表的同意,這又是一次社會力量的張顯。盡管人民代表中執政黨黨員占較大的比例,但是經過人民授權的代表會在黨的利益和社會利益之間尋求一種平衡。這種製度安排顯然會促使執政黨更加考慮和重視社會的呼聲和要求,把社會利益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上。

政治協商會議製度是基於中國國情的政治創新。“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會議製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製度。實行這一製度,可以在充分發揮民主黨派作用的同時保證共產黨的領導,在廣泛發表意見的同時保持人民意誌的統一,在形成生動活潑氛圍的同時保持政治穩定。”中國共產黨是唯一的執政黨,這是曆史形成的,這也是中國的基本政治事實。基於這一政治事實,民主黨派不是謀求執政地位的反對黨、在野黨,也不是與中共聯合執政的黨,而是參政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是執政黨與民主黨派關係的高度概括。“長期共存是互相監督的前提,沒有長期共存,監督就無從談起;互相監督是長期共存的目的,離開了互相監督,共存就失去了意義。”政治協商會議製度,是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和監督執政黨的重要製度安排。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對執政黨的監督,不同於人民代表大會對政府的監督,更不同於西方政治體製下的黨際監督。其實,中國的民主黨派並不是特定階級的政治代表,“每個黨派都有自己的曆史、都代表著各自方麵的群眾”,反映的是社會麵的利益需求和呼聲。

政協正式成員還有八大人民團體:工會、工商聯、僑聯、台聯、婦聯、共青團、科協、文聯。人民團體的功能,從執政黨的角度,作為聯係特定群體的紐帶和橋梁而存在;從社會的角度,是特定群體向政府(執政黨)表達的利益訴求的組織化管道。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民團體具有利益集團的類型特征。改革開放以來,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工會在維護下崗工人利益和維護三資企業工人的合法權益等方麵,婦聯在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等方麵,都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經具有明顯的利益集團的性質了。”政治協商會議製度為這種來自社會麵的利益表達和綜合提供了製度化的平台。

綜上所述,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和政治協商會議製度為構建政黨和社會良性互動關係,提供了基本的製度架構。人大、政協地位的提升與政黨與社會關係狀況的改善有極大的關係。全能主義政治時期,人大政協的地位被虛化,尤其是文革時期甚至被取消,這也是社會力量最弱小從而對國家(政府)依附性最強的時期。當然,從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角度,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和政治協商會議製度都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作為製度設計還有很大的運作空間尚待開發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