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拒絕偽北大教員繼續留任。
抗戰勝利後,如何處置日偽時期北平大專院校的師生,是教育當局麵臨的一個難題。陳雪屏等人回到北平後,根據教育部命令成立北平臨時大學補習班準備安排學生。由於人手不夠,陳聘用了一些日偽時期的教員講課。但這時傅斯年已在重慶發表聲明,為保持北京大學的純潔,堅決不錄用偽北大的教職員工。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傅斯年抵達北平時,陳雪屏等人到機場迎接。傅斯年見到陳雪屏後的第一句話,就是問他與偽大學的教師有沒有來往。陳雪屏如實回答後,傅斯年很不滿意,他激動地說:“漢賊不兩立,連握手都不應該。”
那些在日偽時期擔任過教職員的人聽說傅斯年堅決不錄用他們,便四處活動,要求繼續留用。他們甚至向北平行營主任李宗仁請願,還有人在報紙上發表致傅斯年公開信,申述他們留下來充當日偽教員的理由和苦衷。這些理由和苦衷也得到不少人的同情,就連陳雪屏也認為,除了極少數人甘心附逆之外,大多數人是由於各種原因留下來的,因此不必過於認真。對此,傅斯年再次發表聲明,重申不用日偽教職員的決心。他說:抗戰開始後,北大是請全體教職員內遷的。事實上,除了周作人等一兩個人以外,其他人都應該響應。即使是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內遷,也可以到輔仁大學或燕京大學任教。因此,那些到偽北大任教的人與北大毫無關係。他還說:“學校是陶冶培植後一代青年的地方,必須要能首先正是非,辨忠奸。否則下一代的青年不知所取,今天負教育責任的人,豈不都成了國家的罪人?”基於上述原因,他堅決表示:“無論現在將來,北大都不容偽校偽組織的人插足其間。”
一九四六年八月,已經卸去北大代理校長的傅斯年在《經世日報》發表《漫談辦學》的文章提出,要辦好一所學校,應該從四個方麵著手:第一,麵對教師們“衣食無著”的困境,政府要盡快調整教職員的待遇,否則就是沒有盡到責任。第二,為了不至於誤人子弟,學校應該盡最大努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第三,學校要有合理的紀律,否則就會風潮不斷。第四,學校要有良好的學風,其中“包括自由的思想,規律的行動,求學的誌願,求真的信心,師生相愛的誠意,愛校愛國愛人民的願心。”在文章結束時他自豪地說:“我這幾個月負北京大學的責任,實在一無貢獻,所做都是些雜務的事,隻有一條頗堪自負的,便是‘分別涇渭’,為北京大學保持一個幹淨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