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專辦中學以後,校舍設備已有基礎,補助捐款日多,經費始稍寬裕。1937年抗日戰爭發生,翌年初,胡元倓受聘為國民黨參政員。不幸於是年11月12日晚,湖南省政府主席張治中,聞日寇將至長沙,驚慌失措,遽命縱火,實行所謂焦土政策,全城屋宇頓成瓦礫,明德校舍自亦不免。此後,因日寇肆虐,明德數度搬遷:首遷湘鄉霞嶺,繼遷衡山曉南港;後遷安化藍田,假國立師範學院故址繼續開學。1945年日寇投降,1946年始複員長沙。惜此時距胡元倓病逝重慶,已經整整六年了。
教師的聘用
明德學校於開辦之初,得力於龍侍郎叔侄的讚助;稍後又得譚翰林延闓的資助,因以奠立基礎。
龍侍郎字湛霖,攸縣人,自刑部致仕家居,聞其侄硯仙謂胡子靖赴日留學,回國後將開辦學校,心已默許。故當胡元倓回國後與他商量,乃欣然同意,並出任明德學堂總理,胡元倓自任監督(即校長),而以龍侍郎子紱瑞副之。後經正學堂成立,龍紱瑞即改任經正學堂監督。
譚延闓字組庵,茶陵人,本以會元望重一時,不免重科舉而輕學校;但自明德創辦那年七月間來校參觀之後,觀念大為改變。胡元倓請他主辦這一新創的學校,他欣然允諾,當即捐款1000元,且允按年補助英文教員薪金;並於次年龍侍郎去世後,繼任明德學堂總理職務。
對於湖南當政人物,胡元倓自然都曾請他們讚助。胡元倓赴日留學及回國時,湖南巡撫為俞廉三,對於明德學堂之創辦曾加讚助。其後趙爾巽繼任湖南巡撫,以明德為湘中正紳所創辦,故多方予以維護。及端方為湖南巡撫,銳誌興學,見明德成績卓著,因注銷其所貸公款4000元,並每月增加津貼1000元,且資送中學甲班全體學生留學日本。其他湖南之在政治上、教育界的重要人物,如熊希齡、範源廉等,亦多予明德以精神與物質的援助。趙爾巽及端方,於離湘之後仍繼續支持明德。
教師是學校的靈魂,胡元倓為明德聘請優良教師,不惜長途跋涉,甚至屈膝以求。明德開辦時,聘劉佐揖、周震麟、陸鴻逵、李步青、許兆魁、張繼、王正廷、王達、陳鳳光、金華祝、蘇玄瑛、翁又拱、秦效魯等主講席,皆一時之選。當時外國語文及理化博物自然科教師最感缺乏,故胡元倓赴杭州聘華龍來校教英文,自日本聘請理化教員崛井覺太郎、博物教員永江正直,並購買儀器回來。又以原聘日語教師李儻未到,改聘陳介;後陳急須赴日複學,堅留不允,胡元倓情急,竟當眾跪請。陳被感動,複留一年,胡、陳乃訂為生死之交。胡元倓晚年有關明德校事的遺囑,即交由陳介保管。
胡元倓於上海聘請教員時,遇到黃興,就約他回長沙主辦速成師範,並教授體育。黃興誌在利用學校作掩護,進行革命工作,故到校不久即興起軒然大波。原來黃興與張繼、周震麟等秘密活動,李書城、吳祿貞等亦常自鄂來明德密謀,黃興於課餘常至理化實驗室試製炸藥,又刊行陳天華的《猛回頭》諸書;華興會計劃在長沙起義。事為長沙知府探悉,因發兵拘人。黃興聞訊,急自明德逃至龍侍郎家,幸得胡、譚為之周旋,終在龍侍郎的掩護下,間道轉漢赴滬,始得脫險。
明德開辦時的教員均為一時之選,其後且經常維持此種水平。如吳芳吉執教明德時,與劉永濟、辛樹幟等組織湘君社,並建楚辭亭於校內,詩文唱和,名噪一時。英文教員有留英的謝錫齡,留美的勞啟祥、鄔朝憲等,理化教員有楊開勁及胡安恂、安愷等。至於兼課教員,常與一師一中等著名公立學校相共,故文史數理,執教者都是“頭牌教員”。
私立學校,董事會很重要。明德董事常挽請名流學者及校友才俊擔任。如1928年所推選的十八人為:譚延闓、張繼、陳介、陳果夫、李煜瀛、易培基、談荔森、謝霖、史鎰、張育焌、陳嘉佑、方鼎英、彭國鈞、龍紱瑞、袁家普、柳翼謀、胡邁,都是學術、政治、經濟方麵的代表人物。明德開辦之初,多借重地方紳耆及當政顯要,其後,則校友之助力不少。如陳果夫、曾約農、彭國鈞、謝祖堯、劉永濟、周安漢、何經渭、俞慎初、吳相湘等,或為校董,或任校務,直接間接輔翼明德學校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