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倓立誌於教育事業,以教育始,以教育終,故能有明德學校的成就。他對教育的貢獻,可通過其樹立教育目的,建立學校製度,研究教學方法等方麵體現。
胡元倓信服陽明學說,認為“誠”是立身治事的根本,故以“堅苦真誠”為明德校訓。先由創辦人之一龍璋撰“堅苦真誠四箴”,複由譚延闓、蔡元培、及胡元倓跋後。龍氏四箴中之“誠箴”說:“大學始教,先誠其意,亦曰誠身。中庸所雲:擇善固執,中道一致。何以孚遠?信由誠暨;何以前知?明由誠至。其始也,慎退藏於獨居;其終也,參化育而焉依。莘莘學子,篤行惇摯,體立誠正,功成治平。惟明德之學風,道一貫而無貳。”蔡元培先生之跋後說:“惟‘堅苦’故對事忠,惟‘真誠’故待人恕,違道不遠,藏諸已者睟然,而樹於世者卓然,任重道遠,於是乎在。明德學校,以‘堅苦真誠’為校訓,誠哉其知所本矣。立校三十年,非堅苦無是久也,一堂講誦,和藹融洽,非真誠無是樂也。龍硯仙先生依此四字著為四箴,並手書以垂久遠。今觀宣勞黨國之同誌,出於明德者甚眾,則此四字校訓,謂非陶鑄人才之寶訓乎?”
非真誠無以盡己之性,非堅苦無以任重道遠。胡元倓曾對黃克強說“公倡革命,乃流血之舉,我為此事,乃磨血之人。”故嚐署“磨血人”以自勵。此“堅苦真誠”之校訓,在樹立明德學子遠大的人生目標上,功效是非常宏大的。為輔助校訓“堅苦真誠”,使學生於休息遊玩之際,隨時隨地能領受古今名人之教益,胡元倓自撰或集古今人名句,請當代名家題寫,懸之校中,勉人且以自勉。其中如王闓運所題“忍耐力、希望心”,“雖九死吾猶未悔”;胡元常所題“誠心實力,有錯無私”;嚴修所題“融異為同,化小為大,行之以漸,持之以恒”;吳敬恒所題“樂取與人以為善,因而不失其所亨”;譚延闓所題“病裏方知勞是藥,老來惟有愛難忘”;都是胡元倓自己體認有得,用以勉勵學生。尤以胡漢民所題“事本無私,欲公諸世;求同乎理,不異於人”,上聯是福澤諭吉的話,下聯是王陽明的話,由此可見胡元倓受他們的影響之大,與對學生期望之殷。
學校之以“明德”命名,即是開宗明義,指示學生學大人之道。大學首篇所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朱子訓大學為大人之學。明德雖以中學為主,辦大學之時短,但學生一入明德,胡元倓即指示其學“大人”,入“大學”,而不以“中學”自限。要堅苦真誠、盡心、盡性、成德達材、止於至善。期能由誠正修齊,而至平治天下。人生之目的既立,即須發揮體力智力,以求“至乎其極”。
明德開辦時,得黃克強教體育。黃克強體格魁梧,英勇豪邁,虎虎有生氣,學生仰慕,乃造成一種愛好體育的精神。明德因注重體育,故學生愛好運動;球類比賽,常冠群倫。據明德校史載:“民國十八年,本校球隊,遠征武漢,凱旋而歸。”又“十九年三月,開第十屆全省運動會,本校參加球賽,得足球、排球、網球、棒球四項錦標,代表全省出席華中運動會,仍獲排球、棒球兩項錦標歸。”由此可知其運動風氣之盛,體育成績之佳。輔助體育的課程,有童子軍和軍事訓練。明德對童子軍訓練頗為注重。1936年8月,明德學生謝燕生,曾選為我國童軍代表隊隊員赴荷蘭參加世界童軍大露營;謝燕生於翌年冬回國,而同隊之各省回國代表竟有六人轉學明德。軍事訓練,始於“九·一八”事變後,據明德校史載:“民國二十年十一月一日,軍訓委員會令派吳芷村駐校為軍訓主任,12月31日,第一屆全省高中以上學校軍訓大檢閱,在協操坪舉行,本校高中學生全體參加,獲得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