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開學不到一月,上海《蘇報》即刊載:“湘潭胡子靖孝廉,自東歸與龍侍郎之子萸溪,創辦明德學堂,教員得人,規模又甚整齊,其主義在養成軍國民之資格,現已開辦,將來必有成效可睹。”因此,明德的名聲很快地就傳開了。在湖南,因為巡撫俞廉三的讚助,龍侍郎湛霖父子叔侄的支持,黃興、譚延闓的參與校務,更是望重一時。但是樹大招風,明德的快速發展,引起湖南守舊的士紳和官吏的歧視。尤其黃興誌在革命,陰集校中同誌,從事革命活動,明德更為各方所矚目。所以在開辦明德之同年,即另立經正學堂於西園,以防萬一明德因事被封,尚有經正可以繼續開學。惟明德與經正兩校分班時,部分學生感到不滿,因而離校創立修業中學。1906年,常德府中學堂起學潮,全體解散,學生又分別轉入明德與經正,入經正者三十餘人;經正舊生不服,大半離校,創設唯一英語專科,後更名廣益中學堂。中華民國成立後,經正並入明德,原租賃周氏花園改建之西園校舍贈與周南女校。以後明德與周南,地址相連,成為兄妹學校。
籌集經費
辦理私立學校,最困難的就是經費的籌措。明德開辦之初,賴龍侍郎捐助兩千元,租長沙城北左文襄祠為校舍。過了三個月,茶陵譚翰林延闓來校參觀,慨捐千金為學校經費,並年助英文教員薪金一千元。所以明德學校的創立,除胡元倓外,龍家與譚家亦有重要的貢獻。
在經費方麵,另一個有重大貢獻的人,就是當時任上海道的湘潭袁樹勳。袁氏曾捐款一萬元;不過這筆錢得來不易,是胡元倓屈膝求來的。胡元倓為明德捐款,真是艱苦備嚐,冒風雪、犯寒暑、跋涉險阻,自是意中事,而忍辱含垢,如向袁海觀屈膝,攜被臥端方門旁求助,實為人所難能。人稱之為“胡九叫化”,然胡元倓有其遠大的理想,不以此為忤。
除私人捐款之外,政府也多有補助。明德開辦不久,湘撫趙爾巽來校視察,大為嘉許,允月給百金為補助費。兩年後,端方繼任巡撫,見明德成績優良,因注銷其所貸公款四千元,並月增津貼千金。至1906年,湘撫奉部令,又月增津貼三百金,且撥泰安裏官地兩千方,作為明德的校址。
1913年,在北京創辦明德大學,租賃幹麵胡同為校舍。這時長沙本校學生也大為增加,校舍不敷,乃以校產向實業銀行抵借銀洋五萬元,並向湖南省銀行貸款兩萬元。收購毗連房屋地產千餘方,建築磚房二十餘間,為中學宿舍。又於原經正學校餘地,建築磚房四大棟,為初小宿舍;校地擴充至五千餘方,規模日大。
1921年,大學部經費困難,幸得服務於中國、交通、金城、大陸四銀行的校友之力,補助常年經費8000元,又哈爾濱戊通航空公司捐助2000元,稍資補助。1922年,胡元倓奉教育部令,派往南洋調查各埠華僑教育,並為明德募捐,備受華僑歡迎。如黃伯經、仲涵兄弟,檳榔嶼領事戴芷汀、叔原兄弟,及曾上苑等,尤竭誠相助,慨捐禮堂建築費21000元。又得譚董事長延闓捐助3500元,得紓急用。1923年3月29日,適明德成立二十周年,在長沙舉行慶祝大會。胡元倓向湘岸淮商捐募15000元,為中學部建築費。湖南省財政廳又撥給湖南省銀行漢口查家墩地皮,為大學部校址。1924年以後,湘政府每月津貼大學部1000元。1926年,中華教育基金委員會開會於北京,津貼明德學校10000元。1928年,大學院月助2000元。1929年,政府撥中俄庚款15萬元,為建築校舍之用。1933年,湖南省政府給獎金8000元。這些公款的撥助,有些固由於當事人之重視教育,或校友之因母校經費困難而捐助者,但大部分則為明德學校成績優良,政府所撥給的獎金。其中如中華教育基金會之10000元,湖南省政府之獎金8000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