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6章 小布什問鼎白宮(2)(2 / 3)

咄咄逼人的“布什主義”

2001年1月20日,美國第44任總統喬治·沃克·布什宣誓就職。

共和黨人在時隔8年之後重掌白宮,引起了世人的普遍關注。如同預料的那樣,布什政府在上台初期對於美國外交戰略做出了重大調整。

在戰略重點上,新政府繼續推行美國所固有的“蝴蝶陣型”,即首先穩固周邊地區,加強同鄰國的關係,然後將兩翼分別伸向歐洲和亞洲。

但各種跡象顯示,美國的戰略關注點已經開始向亞太地區傾斜。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調整,原因在於:首先,在審視21世紀新現實時,美國新政府的決策者認定,對美國有重大政治、經濟、安全利益的亞洲發展“最不具確定性”,形勢演變也“最具挑戰性”。亞洲可能引發衝突的熱點最多,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政局仍處於動蕩之中,個別國家走出金融危機實現經濟重建的道路並不通暢。這勢必危及地區穩定,對正在放慢增長的美國經濟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麵影響。其次,亞太地區的各種機製紛紛啟動,對世界“不可或缺”的美國而言,均難有插足之地;由於克林頓政府“疏於經營”同盟及與重要地區的關係,“美國因素”有被弱化的危險。第三,在美國看來,中國崛起姿態更為明顯,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力日漸上升,帶來了許多不確定因素,美國必須加強防範措施。正如美國亞太政策研究中心主席道格拉斯·帕爾所說的那樣,亞洲政策將是“等了8年之後”才重返白宮的共和黨政府“最需優先啟動”的議事日程。

在雙邊關係層次上,布什政府態度更加鮮明:重點發展同盟國的關係,堅決壓製和打擊所稱的“無賴國家”。布什政府的言行表明,強化同傳統盟友的關係是新政府的政策核心。比如,在巴以問題上,更為明顯地推行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在對待朝鮮和伊拉克問題上,布什政府態度日趨強硬。

在對外政策的目標上,布什政府更加強調安全層麵的問題。新班子奉行現實主義的指導原則,注重實力,推崇地緣政治,強調維護安全利益。布什在競選時曾許諾,“如當選,他將部署一個大得多的導彈防禦係統”。與克林頓政府有限部署的政策有較大的區別,布什主張大規模部署導彈防禦係統,以便組成一個海陸空立體全方位的防禦體係。

從實際情況判斷,美開發或大或小的戰區導彈防禦係統(TMD)和國家導彈防禦係統(NMD)已經走上不歸路。這不僅有損世界戰略穩定,也將引發中國和俄羅斯的極大關注。

在推行對外政策的風格上,布什政府繼承了共和黨政府在對外政策領域的一貫做法,咄咄逼人,忽略國際合作義務,單邊主義和霸權色彩濃厚。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布什政府我行我素,顯得十分傲慢和無理,引起國際社會的一片嘩然。比如,布什入主白宮還不到一個月,便親自下令對伊拉克“禁飛區”以外的目標實施軍事打擊;不久,美國又宣布驅逐俄羅斯外交官;接著,發生了美國核潛艇撞沉日本漁業實習船事件,在處理該事件的過程中,美國軍方漠視受害人的感情,為事故責任者百般辯解以獲得從輕處罰。4月初,美國核潛艇在事先未通告日本有關當局的情況下擅自駛入日本港口,事後又以各種托辭進行狡辯。

另外,美國政府還中斷了朝美對話;在韓國總統金大中訪美時,要求其修改給朝鮮半島和平帶來重大轉機的“陽光政策”;並威脅將撤出朝鮮半島核能協議。在宣布退出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環保協議《京都議定書》之前,它不與其主要倡導國———歐盟和日本進行協商。

在美俄首腦會晤之後不久,國務卿鮑威爾便公開宣布美國將單方麵廢止《反彈道導彈條約》等等。正如一家西方報紙所說的那樣,“美國近來處理事情極其糟糕,總是在傲慢和好鬥之間徘徊。”

在2001年4月初發生的中美撞機事件中,美國的表現尤其令人氣憤,就連一些西方媒體也批評美國在處理這一事件時帶有濃厚的傲慢色彩,布什政府似乎認為,“唯一的超級大國”意味著絕無必要說“對不起”。這不禁使人產生這樣的疑問,美國是否對做一個體麵的世界公民感興趣,它是不是隻想橫行霸道,恃強淩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