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羅斯福新政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美國(2)(2 / 3)

羅斯福接受了民主黨紐約州州長候選人提名的消息傳開後,有人認為這是該州民主黨州長史密斯為了實現個人野心無情地讓一個瘸子做出犧牲,也有人散布謠言說,他的身體狀況不適宜參加競選。對此,羅斯福公開宣稱,他要在本州各個角落與選民見麵,闡述他的觀點。他說:“我不是被州長逼迫而參加競選的……我被提名是因為黨內的領袖……都認為……我經常表示擁護史密斯州長的政策,使得提名我競選州長是向選民們作的最好的保證,這些政策是會繼續下去的。”史密斯也為此做出解釋:“一個州長不一定得是雜技演員,我們選他不是因為他能做後滾翻或前空翻。州長幹的是腦力勞動。”

為了競選,羅斯福精神抖擻地在全州到處奔走。他在講演中大膽地斥責宗教偏見是“肮髒透頂的東西”。他指出,有些人之所以要煽起這種宗教偏見,就是要反對史密斯競選總統職位,因為他信奉天主教。

在11月的選舉中,雖然史密斯輸掉了,羅斯福卻以比對手多0.5%的選票的微弱多數當選為州長。

1929年元旦,羅斯福在禮炮轟鳴聲中宣誓就任紐約州州長。他上任後敦促州議會同意在經濟困難時期免除本州農民的捐稅,他還設法推行了一項“保障老年人免於匱乏”的計劃。他宣稱:“一個州———這裏我指的是州政府———的首要職責就是提高該州公民的福利。”羅斯福以實際行動向人們證明,盡管他身有殘疾,但他有毅力和能力來管理這個州。他克服了各種困難,排除了來自各方麵的阻力,使形勢逐步好轉。

雖然他和別人一樣對那次經濟大危機的嚴重程度缺乏預見,但在1930年當他以民主黨候選人,以壓倒優勢再度當選州長時,他就召開州議會特別會議,通過了撥款2,000萬美元救濟失業工人的法案。這一把救濟金直接發到失業工人手中的做法,在美國其他各州中還從來沒有過。

羅斯福因而成為下屆總統候選人提名的主要競爭者。

1932年6月,當民主黨人在芝加哥舉行總統候選人提名會議時,羅斯福、艾爾·史密斯和眾議院議長約翰·南斯·加納均獲得了提名。在第一輪投票中,羅斯福獲得666又1/4票。在第二輪投票中,他的得票數增加16票,但仍差87票。為打破僵局,加納退出競爭,轉而支持羅斯福。羅斯福於是在下一輪投票中以945票獲總統候選人提名。作為回報,他選擇加納作為副總統候選人。

羅斯福坐上三引擎的福特機從奧爾巴尼飛往芝加哥,因天氣惡劣,中途停了兩次,航程長達9小時。在飛機上,他寫好了接受提名的演講稿。候選人接受提名,從來沒有誰像他這樣行動迅速。但是羅斯福認為,當前是大蕭條時期,人們必須采取史無前例的行動。他把腿部的支撐套扣好,站到代表們麵前,說出了自己的希望。他說,民主黨應該打破“不合理的傳統”,他大聲說:“我為你們和我自己在這裏表示決心,要為美國人民舉辦新政。”有些代表認為,“新政”(NewDeal)這個名詞,是把過去的西奧多·羅斯福的“公平執政”(SquareDeal)和伍德羅·威爾遜總統的“新自由”(NewFreedoms)這兩個口號巧妙地結合起來了。

部分由於想要證明自己精力充沛,部分由於要利用個人魅力作為資本,羅斯福采取了舊式巡回旅行的競選辦法,走遍美國的幾乎每一個州。競選情況一路安穩領先,因而他對很多重要問題並不明確表態,對其他問題則避而不談。《新共和》周刊有篇文章認為,“羅斯福在競選運動中所采取的是騎牆政策。”《時代》周刊也說,羅斯福在競選運動中的形象,是一個精力充沛,心地善良,出身名門,但是缺乏大膽改革的信心的人”,這符合當時的情況。羅斯福隻是在舊金山作過一次真正有激進意味的演說,後來就再也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了。當時他的思想主要還是保守的;他主張維持金本位製,平衡預算,讓企業界自由競爭。出於黨內團結的需要,羅斯福盡力謹慎行事。民主黨左翼有一個休伊·朗格,右翼就有十個像史密斯和加納那樣的人。史密斯批評羅斯福道:“我們應該不再談什麼‘被遺忘了的人’和階級差別了。”加納則讓人捎話給羅斯福說,如果他的思想過於激進,有人會“踢我們,踢得我們屁滾尿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