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威爾遜曾召集國會的一次特別會議,來修訂關稅稅率。
眾議院領袖、亞拉巴馬州的奧斯卡·安德伍德等人提出了一份草案,履行了民主黨關稅改革的諾言。1914年5月8日,眾議院通過了《安德伍德關稅法》,它還不是一項自由貿易法,而是一種使美國工業與歐洲製造商展開真正競爭的嚐試。它將一般商品的關稅降低了37%至27%左右;將一大批消費品增列為免稅物品,取消對托拉斯生產的鋼鐵和其他多種產品實行的保護辦法。為了彌補因此而引起的稅收損失,法案規定征收適量的累進所得稅。兩個月前批準的憲法第十六條修正案已使征收累進所得稅合法化。
但是,關稅改革在參議院遇到了阻力。威爾遜由於堅持食糖和羊毛免稅,招致這些生產原料的路易斯安那、蒙大拿和科羅拉多州民主黨參議員的怨恨,而參議院民主黨人隻有了3席的優勢。威爾遜極力要求他們同黨投一致的票,但他們動搖不定,而讚成保護貿易製度的院外活動分子企圖利用這個機會進行交易。5月26日,威爾遜公開發表聲明,對那些院外說客的活動進行抨擊。他的聲明得到了輿論的支持,使關稅法案得以在比較正常的氣氛中繼續受到考慮。在華盛頓酷熱的夏季,總統不辭辛苦,對法案的每一部分都加以細致周詳的審核,並經常親臨參議院各委員會會議室,不顧別人感到為難地參與討論。經過他的督促,所有民主黨參議員,除兩名外都投票讚成這一法案。9月份參議院將法案送到白宮,威爾遜於1913年10月3日予以簽署。《安德伍德關稅法》的製訂和通過,是民主黨“新自由”綱領的一次勝利,同時也被公認為是威爾遜領導能力的一次勝利。
當國會尚就關稅問題激烈辯論的時候,威爾遜又提出改革銀行體製的建議。1907年的金融恐慌充分暴露了通貨不能變通和信貸缺乏靈活性的弊端,也表明金融大權集中在東北部一小撮私人銀行家手中,國會一個委員會的調查結論,使不少進步派人士相信“貨幣托拉斯”的存在。所以,進行銀行和貨幣方麵的改革就顯得十分必要。1913年6
月23日,威爾遜再次來到國會,扼要地說明了他自己的方案:“我們必須有一種通貨,不像現在這樣死板僵硬,而是能對健全可靠的信貸隨時靈活反應。……對於這種銀行經營體製和我們的新法律將予以規定的通貨發行,控製權必須屬於公眾,不屬於私家,必須授予政府本身,從而使銀行可以成為促進商業和個人事業心與主動性的工具,而不是主宰者。”威爾遜委托眾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卡特·格拉斯擬訂了一項體現這些原則的法案,國會就此進行了為時半年的辯論。在此期間,各大城市的銀行家們和西部的農民們,從不同的立場提出了同樣嚴厲的批評。
麵對這十分棘手的問題,威爾遜的行動冷靜而果斷,他聽從布蘭代斯的建議,決定現職銀行家不應參加銀行業的董事會,所有聯邦儲備貨幣則應是國家證券。在布賴恩的敦促下,他同意對法案作出修正,規定向農民提供短期設備貸款。由於威爾遜發揮了居中調停的領導才能,致使民主黨各派係找到了一個可以接受的妥協辦法,民主黨人參議員對於這項法案並無一人投反對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