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裏森在競選時得到了布萊恩的大力支持,上台後便以國務卿之職報答布萊恩;其他人的任命也大都是為了償還政治債務,如費城大富翁約翰·沃納梅克被任命為郵政總局局長。共和黨的各級政客們紛紛受賞封官,退伍軍人的選票在幾個關鍵性的州裏起了決定作用,他們要求得到優厚的撫恤金。商業和製造業各集團曾捐助大量的競選經費,他們期望實行高關稅政策。對於這些要求,哈裏森政府顯得異常迎合遷就。
此時,共和黨人既擁有了總統職位,又在國會參眾兩院分別以47對37個席位和173對156個席位的優勢控製了國會。眾議院議長托馬斯·裏德不顧民主黨人的抗議,堅決按照自己的旨意主持會議,他因專斷獨裁而被人譏諷為“沙皇”。以裏德為首的眾議院共和黨人和以羅得艾蘭州參議員、保護主義者納爾遜·奧爾德裏奇為首的參議院共和黨人所組成的多數黨不久即獲得了“10億美元國會”的稱號,因為共和黨控製的國會在兩年內慷慨大方地花掉主要是來自關稅的財政部盈餘。
為了取悅於西部農場主和礦業主,以回報他們對高關稅政策的支持,哈裏森政府於1890年通過了《謝爾曼白銀收購法案》(它由俄亥俄州參議員約翰·謝爾曼提出),該法大大提高了財政部每月的收購量。
由於當時收購白銀是以紙幣支付,而紙幣又可以兌換成黃金,因而政府的黃金儲備逐漸趨於枯竭,這就直接引發了1893年的金融恐慌。
與此同時,國會通過了《謝爾曼反托拉斯法》,宣布“參與限製州際商業貿易或對外貿易的合同,以托拉斯等為形式的合並或共謀”屬於非法,最高可受到監禁1年和罰款5,000美元的懲罰。這是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反托拉斯立法,具有積極的意義,曾得到廣泛的歡迎。但該法在構成“托拉斯”或“限製”的事實方麵故意含糊其辭,在隨後10年內收效甚微,這期間沒有一屆政府去認真執行反托拉斯法。
哈裏森屈從於政黨分肥者的要求,撤換了大批民主黨文職官員。
他上台後不到一年,就默認郵政總長沃納梅克撤換了大約3萬名地方郵政局長,是前總統在相同時間內撤換的官員人數的一倍多。哈裏森拒不執行先前通過的文官管理條例,把數以萬計的共和黨分肥者安排在鐵路郵務和新成立的國情普查局。改革派嚴厲譴責哈裏森總統違背了競選時的諾言。研究鍍金時代美國曆史的學者也大都認為,哈裏森政府的治國才能“達到了新的最低水平”。哈裏森在發表就職演說時曾表示要放寬退伍軍人退休金的限度。不久,他任命“共和國大兵團”的頭目、綽號“下士”的詹姆斯·坦納為聯邦撫恤專員,這位下士用“上帝分發盈餘”這句口號對已有的撫恤法隨意解釋,認為“凡需要撫恤金的老戰友都可以領到一份”,很快使政府增加了幾百萬美元的財政預算。
1890年由國會通過和總統簽署了《殘廢撫恤法》,規定對所有曾服役90天、“並非由於自身的不良習慣”而不能從事體力勞動或患有殘疾的退伍軍人,一律有權要求享受撫恤金,再加上他的遺孀或子女,就使得領取撫恤金的人數幾乎增加了一倍。
1890年10月,俄亥俄州的國會參議員,後來成為總統的威廉·麥金萊提出了新的關稅法案,將許多產品的進口稅率提高到新的高度。
它反映了全國毛呢商聯合會、馬口鐵和鋼鐵業聯合會和路易斯安那州甘蔗種植者這些利益集團的要求。它力圖保護已有的各門工業,還要扶植所謂“繈褓工業”。《麥金萊關稅法》有這樣3項內容:為爭取農民的選票,對農產品規定了保護性的稅率;把粗糖列入免稅品一類,但同時對美國糖類作物種植者給予每磅兩美分的補貼;專列一節互惠條目,授權總統在其認為向美國輸出糖、糖蜜、茶葉、咖啡和皮革的國家對美國商品課稅不平等和不合理時,對該國輸入美國的上述貨物課征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