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危機的陰影(2)(2 / 2)

國會雖然明知有許多法案泰勒不會接受,但還是在不斷地討論並予以通過。1842年夏天,泰勒兩次否決了提高關稅的法案。為此,輝格黨人叫嚷著要彈劾總統。是年8月,國庫空虛,泰勒不得已才在提高關稅的法案上簽了字。可是要求彈劾總統的浪潮並沒有平息。1843年1月,眾議院就彈劾問題進行表決,結果以27票對83票否決了。

相比之下,泰勒在處理對外關係方麵取得了不少成就。鑒於緬因州和英屬加拿大新不倫瑞克省之間的邊境爭端時有發生的情況,美國國務卿韋伯斯特和英國阿什伯頓男爵就此進行了外交談判,於1842年雙方簽訂了條約,解決了這一地區的爭端。另外,該項條約確定了兩國之間對大部分暴力罪行以及偽造罪行的引渡手續,並要求在禁止奴隸貿易方麵進行合作。1842年英國強迫腐朽的清政府締結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後,泰勒總統不甘落後,便派“外交使團”來華,迫使清政府於同年7月簽訂中美關係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望廈條約》。該條約規定,中國除向美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和上海這5個通商口岸外,還給美國以“最惠國待遇”。它還使美國取得了在中國的治外法權。

1844年4月,泰勒總統批準了吞並原墨西哥領土得克薩斯的條約。然而,參議院以克萊為首的輝格黨人拒絕批準這個條約。同年底,民主黨人詹姆斯·波爾克因讚成美國合並得克薩斯的政綱而當選為下一屆總統,輿論似乎一邊倒地支持接納得克薩斯加入合眾國。因此,國會兩院通過一項合並它的聯合決議案,泰勒在1845年3月1日即總統任期結束前3天簽署了這項決議案。得克薩斯於是成為合眾國的一個州。

白宮曆史上的第一匹“黑馬”1844年美國總統競選活動是圍繞著是否兼並得克薩斯的問題而緊鑼密鼓地展開的。這是19世紀美國唯一的一次以外交政策為主題的競選。具體而言,得克薩斯的兼並問題成為各黨派的主要分野,並成為競選勝負的決定因素。從中可以看出,擴張主義已成為影響美國曆史發展方向的一大決定性力量。

1844年5月,民主黨在巴爾的摩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提名本黨總統候選人。最初,前總統馬丁·範布倫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在第一輪投票中,他得到明顯的多數,但沒有能獲得規定的2/3選票。隨後又舉行了幾輪投票,候選人劉易斯·卡斯、理查德·約翰遜和詹姆斯·布坎南逐漸追上了範布倫。到第五輪投票時,卡斯已後來居上,處於第一位,但他也沒有獲得提名所需的2/3票。在第八輪投票之前,還沒有一個代表投詹姆斯·波爾克的票。但是,在第九輪投票中,代表們卻突然倒向波爾克,他獲得233票,卡斯獲得29票,範布倫僅獲得2票。波爾克由此成為第一位由一個主要政黨提名的“黑馬”式總統。參議員賽拉斯·賴特被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但他謝絕了。接著,喬治·達拉斯被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並獲得通過。

波爾克為何從一個默默無聞的人突然成了民主黨的“寵兒”?個中的緣由說來十分簡單,原來是前民主黨人總統安德魯·傑克遜暗中施加影響的結果。波爾克在傑克遜任總統時期,曾任眾議院議長和田納西州州長,他緊緊攀附這顆“老山核桃”,是深得後者信任的一員部將,故此,有“小山核桃”之稱。當這次民主黨候選人提名會議出現僵局時,波爾克的朋友們到處傳話,說“小山核桃”是傑克遜挑選的人,他可以使民主黨內部趨於和諧。當時傑克遜盡管退職多年,但在絕大多數民主黨人心目中仍享有崇高的地位。傑克遜還施加影響,迫使得不到任何政黨支持的泰勒放棄競選連任的念頭,客觀上造成了有利於波爾克的局麵。加之波爾克擁護低關稅和領土擴張的主張,鼓吹把美國領土擴大到極限範圍, 因此受到蓄奴州奴隸主擴張主義集團的青睞。民主黨政綱的核心就是擴張,它將“重新合並得克薩斯”和“重新占領俄勒岡”相提並論,而實際上則特別看重前者。

波爾克在民主黨大會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的消息,被用剛發明不久的摩爾斯電碼從巴爾的摩傳到了華盛頓(這是美國官方首次使用這種通訊方法),在華盛頓的觀察家們都十分懷疑這則消息的可靠性。有的人竟認為,肯定是電報機出了毛病。

波爾克被民主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起初使輝格黨人頗感意外,繼而他們則暗自慶幸。因為他們已經挑選出大名鼎鼎的亨利·克萊與之對壘,二者相比,輝格黨人認為克萊一定穩操勝券。而且他們的副總統候選人西奧多·弗裏林海森曾任新澤西州國會參議員,也是響當當的人物。在他們眼中,波爾克是個庸碌之輩,簡直微不足道。他們譏諷地問:“這位詹姆斯·波爾克先生是何許人也?”一位參議員說:“上帝,多麼糟糕的提名呀!我幾乎不能相信,還有如此滑稽之事。”輝格黨人還說:“聽到這個消息連樹林裏的幽靈都要笑掉大牙。幽靈跑來跑去地唱著‘是田納西的波爾克嗎?哈!哈!哈!多麼荒唐的提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