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危機的陰影(2)(1 / 2)

這時的輝格黨遠遠拋棄了貴族社會準則,把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範布倫描繪為一個極盡奢侈的人物:他的絡腮胡須上灑滿古龍香水,正坐在佳肴羅列、餐具雜陳的大圓桌旁邊,高舉水晶酒杯暢飲香檳酒。對此,一家民主黨報紙很笨拙地挖苦說:“哈裏森隻要得到兩千美元的養老金、一所圓木小屋和大量的烈性蘋果酒,他就會心滿意足了。”於是,輝格黨人抓住這句話大做文章,使它轉而為哈裏森所用。競選運動變成了圓木小屋和烈性蘋果酒運動,一夜之間,全國到處搭起了圓木小屋,搬來了大桶的烈性蘋果酒,“老蒂普卡努”哈裏森成了一個簡樸的邊疆人、普通百姓的代表。範布倫則成為紐約闊佬的化身。輝格黨人還編寫了一首名為《圓木小屋之歌》的競選歌曲,他們高聲唱道:

讓範布倫從銀製冰桶裏取飲美酒,

讓他靠在絨墊椅子上安樂享受。

我們的人有個橡木長凳能夠躺下,

有烈性蘋果酒喝即心滿意足

許多巨大的圓球,象征著不斷聚合的群眾,被成年人和孩子們推滾著,從一個村鎮推到另一村鎮,從這州推到那州,沿途響起陣陣嘹亮的歌聲:

是什麼引起這麼巨大的騷動、活動、滾動,

傳遍各地,轟動我們全國

———原來是大球向前轉動,為了

(合唱)蒂普卡努再加泰勒,

蒂普卡努再加泰勒!

有了他倆我們就能擊敗小範,小小範,

哦,小範不會做事,光會吃飯!

大選揭曉,哈裏森和泰勒席卷了234張選舉人票,以4:1的多數獲勝;但雙方候選人所得的選民票非常接近:哈裏森得127.5萬張,範布倫得112.8萬張,均超過100萬張。這說明到1840年,美國政治已呈現出明顯的均衡局麵,兩黨競爭的體製在各州建立起來了。

在哈裏森宣誓就職之前的幾個月裏,他的住所每天賓客盈門,這些人多是前來謀求官職的政客。為了擺脫他們,他離開華盛頓,回到故鄉,在那裏度過了就任前的幾個月。

1841年3月4日哈裏森正式就任總統職務。這一天嚴寒刺骨,北風呼嘯。但惡劣的天氣並沒有影響前來參加就職典禮的群眾的情緒。

前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在日記中評論道:“群眾歡欣鼓舞的盛況是1789年華盛頓就職典禮以後所未有的。哈裏森際會風雲上了台,但願上帝保佑他不再遭遇禍事而下台。”沒想到不久發生的事比碰到禍事更要糟糕。

68歲的哈裏森是到當時為止曆屆總統中年齡最高的。他沒有帶禮帽,光著頭在國會大廈東麵的台階上,宣讀了一篇冗長而又迂回曲折的就職演說。他足足講了1個多小時,他被凍得嘴唇發紫,卻又始終不肯穿上大衣。然後他又騎著白馬帶著儀仗隊來到白宮前,參加在那兒的節日盛會。

隨後的20多天,哈裏森每天從早到晚接見那些討厭的求職者,終因患感冒和疲勞過度於3月27日臥床不起,第二天被醫生確診為肺炎。一個星期後病逝。他是第一個任職期間逝世的美國總統。

哈裏森猝然去世的時候,副總統約翰·泰勒正住在威廉斯堡。在接到訃告後,泰勒星星火火地趕到華盛頓,在1841年4月6日中午宣誓繼任總統職務。他是第一個因總統死亡而繼任該職位的副總統。由於沒有先例,泰勒是在對他的地位的激烈爭論中開始總統任期的。憲法對副總統繼任總統的規定是模棱兩可的,容易產生歧義。許多內閣成員對來自弗吉尼亞州的這位副總統十分反感,認為盡管憲法規定應由副總統接任猝亡總統之位,但泰勒隻應是名義上的總統。內閣的“一切決定必須得到多數人讚成才有效”。

泰勒斷然拒絕這種見解。從一開始他就認為自己是真正的總統,他的權力不能因他就任總統職位的方式而有絲毫的減少。為了強調自己的這一立場,凡是稱呼他“代理總統”的郵件,他連拆都不拆就給退了回去。

然而,亨利·克萊和國會中的其他輝格黨領袖卻深信不疑地認為:由於他們已掌握了國會參、眾兩院的多數,他們就能控製住泰勒。他們根本沒有想到,泰勒是一位非常難以對付的總統。1841年5月在國會專門召開的討論解決經濟問題的會議上,克萊等輝格黨議員試圖恢複被傑克遜總統破壞的國家銀行,並使這一創辦第三合眾國銀行的議案獲得通過。可3個月後,這一法案被泰勒否決。由於未能在國會贏得多數票推翻總統的否決,克萊氣得火冒三丈卻又無可奈何。克萊等人以後又提出了類似的議案,叫做“財政公司法案”,同樣落得個被總統否決的命運。

1841年9月11日,在泰勒總統第二次行使否決權後兩天,所有內閣成員,除國務卿丹尼爾·韋伯斯特以外,全都辭職了。隨後,輝格黨召開會議,正式開除了泰勒。這個處於圍攻中的總統很快發布了一係列的任命,在他新建的內閣中,保守派的民主黨逐漸占據了優勢。因此,有人認為,泰勒和忠誠他的少數輝格黨人已和民主黨人同流合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