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危機的陰影(1)(1 / 3)

政壇“魔術師”

圍繞安德魯·傑克遜總統的國內政策而進行的激烈爭論,推動了一種新的美國政黨製度的形成。1834年,國家共和黨與民主黨中持不同意見的人聯合,組成一個新的政黨———輝格黨。這個新黨的成分十分複雜:有在合眾國銀行鬥爭中受到損害的銀行係民主黨人;有在國會法令廢止權問題上被傑克遜的立場激怒了的老州權主義者;有那些認為民主黨人個個氣味不正的“新英格蘭佬”;有要求更進一步實行保護製的工廠股票持有人即製造業主;還有一些與東北部有密切經濟聯係的西部移民。一句話,它是一個反傑克遜派的政治聯合俱樂部,其基礎算不上牢固。

不過,就像著名作家愛默生所說的那樣,在輝格黨的陣營裏,有許多“最出類拔萃的人物”。其中包括肯塔基州的亨利·克萊,馬薩諸塞州的丹尼爾·韋伯斯特,田納西州的休·懷特和約翰·貝爾,南卡羅來納州的休·斯溫頓·萊加列等。隻是在當時輝格黨還缺少一個眾望所歸的領袖,以致於如同一盤散沙。

輝格黨人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全國政府,來發展資本主義實業。

他們讚成“改進內政”,重新給合眾國銀行頒發許可證和實行高關稅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似乎有些自相矛盾的是,他們雖然主張應有一個強有力的聯邦政府,但又不希望總統權力過大。

由於組織鬆散,想當“首席歌星”的人又太多,輝格黨人就沒有能夠在1836年召開總統候選人提名大會,來推出唯一的一名輝格黨候選人。相反,他們各自本地區受公眾擁戴的人,希望這樣做會阻止民主黨人取勝,迫使1836年選舉就像1824年那樣,出現兩派平分秋色的結果,再來由眾議院表決哪一個當新總統。那時,他們即可以通力合作推出一個輝格黨人來繼任總統。已有20多年國會議員生涯的亨利·克萊感到自己無望獲勝,就把這種扶持本地區寵兒的戰略作為反對民主黨人的有效手段。為此,馬薩諸塞州議會提名丹尼爾·韋伯斯特為新英格蘭地區的輝格黨候選人,賓夕法尼亞州代表大會提名威廉·亨利·哈裏森為西部地區的輝格黨候選人,休·懷特為南部輝格黨候選人。

傑克遜針對輝格黨人的戰略,把民主黨人的命運寄托在他親自選定的、“和藹可親”的馬丁·範布倫身上。傑克遜走出這步棋,對民主黨人來說是關鍵的一著。

範布倫生於紐約州奧爾巴尼附近的老金德胡克(OldKinderhook),這個地名的兩個開首字母O.K.給英語增加了一個新詞。他是一個身材矮小,卻衣冠楚楚的政治家。他經曆過許多社會階層的生活,從事過多種工作,從當初那個幾乎沒有受過教育的無名小卒發展成為紐約州參議員的門徒、年輕有為的律師。自25歲投身於政界後,先後當選為國會議員、紐約州州長,國務卿、駐英大使和副總統。範布倫為人機警圓滑,被人戲稱為“紅狐狸”(因為他常年蓄著一撮紅色的胡子)。

由於他足智多謀,具有左右逢源的高超能力,所以他還得到“魔術師”的綽號。他的一位政敵曾對此作了這樣的描述:“範布倫6歲時就能判別書是否拿反了,在12歲時,他既能順著讀,又能倒著讀。由於這兩方麵的訓練,他磨練出一套左右逢源的處世技巧。”

可傑克遜總統非常欣賞和信任範布倫,稱他是“毫無奸巧之心的老實人”。在長期困擾總統的“伊頓瘧疾”被範布倫開出的藥方治好後,傑克遜許願一定幫助他實現當總統的理想。傑克遜先是給予範布倫以駐英公使的任命作為酬報。但他剛到達英國,卡爾霍恩卻操縱參議院否決了這項任命。卡爾霍恩在親自投了決定性的一票後,揚揚得意地宣稱:“這一下他就完蛋了,先生,徹底完蛋了!他再也抖不起來了,先生;永遠抖不起來了!”

然而,卡爾霍恩未免高興得太早了,傑克遜總統甚至還沒等他的朋友範布倫從英國回來,就為他爭取到了1832年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的提名。4年後範布倫又輕而易舉地獲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提名。同時在巴爾的摩召開的民主黨代表大會按照傑克遜的意圖,提名肯塔基州的國會眾議員理查德·約翰森為副總統候選人。

由於反對黨意見分歧,3位候選人分散了選票,範布倫便在大選中唾手得到總統的職位。雖然他的選民投票數(約為76.5萬張)隻是勉強地超過輝格黨3名候選人的選民票數(約74萬張)。但在選舉團的票數上,範布倫卻得到170張,而他的對手票數的總和隻為12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