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出於需要時可能采取一些涉及各州權利的措施,我希望對我們聯盟的各個自主成員所抱的適當尊重,能夠激勵我謹慎行事,不至於把它們保留給自己的權力和他們授予聯邦的權力混為一談。……最近,公眾強烈呼籲進行改革,從而使這一任務列入了行政部門的職責表內,其字跡十分清楚,決不會遭到忽視。這一改革的重點在於,匡正那些導致以聯邦政府的優職優待來妨害選舉自由的種種弊端,抵製那些幹擾正當任命程序的因素,清除那些將權力交給或繼續留在德薄才鮮者手中的根源。
在執行上述任務時,我將盡力任用那些勤勉能幹、從而能夠在其各自的崗位上進行忠實合作的人,為了推進政府的工作,我將更多地依賴政府官員的廉潔和熱情,而不是他們的數量。
傑克遜的就職演說一結束,人們便歡呼著走上台階向新總統祝賀。
傑克遜好不容易才從那些急於要同他握手的擁擠不堪的人群中脫身出來,騎馬前往白宮。在他後麵緊跟著一長串自發形成的群眾遊行隊伍,鄉野村夫、商賈、市民,不論男女老少一齊湧進白宮。他們穿著沾滿泥土的皮靴,站到椅子上爭奪點心,飲酒作樂。混亂中許多瓷器和玻璃器皿打落在地上,一片杯盤狼藉的景象。有一位觀察者心情複雜地寫道:“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一群烏合之眾,‘暴民’國王的統治看來是取得勝利了。”可傑克遜的支持者們卻堅定地表示:“這是人民自豪的日子,因為傑克遜將軍是他們自己選出來的總統。”
說來,傑克遜生性好鬥,為人卻正直、忠實。可因缺乏學識,他不大了解正在他的個人蔭庇之下逐漸形成為民主黨的那些複雜的派係。他所具有的邊疆人心性單純的特點,使他過分信任朋友,而又過分懷疑他的反對者。可是,有意思的是,傑克遜的單純正是他的力量所在,他憑直覺做出的決定,往往都是正確的。這個看似“大老粗”的人同那些更有政治經驗和受過更好教育的總統相比,在總統任期內做出的成績絲毫不顯得遜色。
傑克遜上台後決心要進行改革,首要的任務是“清掃奧吉亞斯的牛圈”,就是撤換“不忠誠奉公或玩忽職務”的聯邦政府官員。此前,民主黨人對亞當斯政府中許多文職官員的貪汙腐化曾提出指控,希望傑克遜總統將他們全部“清洗”出去,由本黨“有功之臣”來填補他們空出的職位。傑克遜上任不久即撤換了大約1,000名官員,約占當時全部聯邦文職官員的1/5,並全部以民主黨人取而代之。本來,用政府公職酬謝支持者的做法,在傑克遜之前,就為總統當選者所采用了。這種公職輪流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否定了在職者視其職位為私有財產的要求,更換了老朽、無能的官吏,為公民提供了較多的直接參加政府的機會。
但另一方麵,傑克遜加快更換官員的速度又不利於政府政策的連續性,嚴重降低了文職官員的品格和工作效率。有很多能幹的公務人員被撤職,所根據的原則,隻不過是酬勞“有功的民主黨人”。這種“政黨分贓製”的弊端同樣是顯而易見的。
應該說,給傑克遜總統白宮生涯造成第一樁麻煩、同時也是最持久的一樁麻煩的是所謂“伊頓瘧疾”(也叫“伊頓風波”)。它的起因是個小女子———一位名叫裴姬·奧尼爾的黑發麗人。正是由於這位小女子的迷人魅力與熱切的勁頭,使一位未可預料的候選人竟然當選為總統,一位副總統被革職,總統的一屆內閣成員被迫辭職。“伊頓瘧疾”所誘發的一場持久的社會論戰,一直波及到遙遠的歐洲大陸。
裴姬本是華盛頓一家大酒館的老板的千金,天生麗質,千嬌百媚,有“華盛頓第一美人”之稱。盈盈碧眼顧盼流情,招惹得一幫富家子如癡如醉,連一些老頭都著了迷。裴姬在18歲時嫁給一名海軍軍官,每逢丈夫出海較久,她就成了她父親的頭等房客———田納西州參議員約翰·伊頓這個單身漢的情婦。這位對傑克遜忠心耿耿的參議員在奧爾尼老板破產後買下了他的酒館,以便於繼續行其好事。為此目的,伊頓勸說海軍部的官員給裴姬的丈夫多多分派一些海上公務。1866年4月,這名海軍軍官被查出虧帳約1萬4千美元,隨即突然死去或自殺了,詳情無從知曉。在此期間,身為參議員的伊頓一麵全力為傑克遜競選四處奔波,一麵不斷從生活上接濟守寡獨居的裴姬。這很快引起人們的議論。
伊頓唯恐社會上的流言蜚語會影響傑克遜的競選。但傑克遜卻因為妻子的去世而增強了與社會偏見做鬥爭的決心。他鼓勵伊頓:“如果你愛她,就娶她好了,堵住那些人的嘴。”伊頓遂於1829年元旦與32歲的裴姬舉行了婚禮。想不到,這件事會在華盛頓上流社會掀起一場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