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 到底意難平(2 / 2)

就因為這話,這個孩子在天福五年生出了,趙弘殷不樂意取名。便是宋娘作了主,是道:“大郎喚匡胤,二郎喚匡義,這孩子就叫匡美吧。”

美者,無暇也。

就要這等無暇,來提醒她自己,世間的人也罷,事也罷,從來沒有無暇的存在。

漢天福十二年(紀元947年),大晉的石家天下,起於契丹,滅於契丹。在這一年,被契丹攻破了大晉的都城太原後,節度使劉知遠起兵,占下太原。這一年,這位節度使登其為帝,建朝大漢。

也就是這一年,趙弘殷隨著大朝,降了劉知遠,被封了官為護聖者指揮史。但是,與宋娘的家庭相比,一直享受著榮華富貴的淑太妃王秀兒,就沒有這樣的運氣了。

因為,這位大漢的皇帝,可不在意是否祭祀唐祠的。這位皇帝,隻在意他的江山。郇國公李從益和淑太妃王秀兒,都是被這位皇帝下旨,不過一杯鳩酒,三尺的白綾。

當趙弘殷升官之時,宋娘正是時隔了七年後,又是有了身孕。卻是在得知淑太妃王秀兒的噩耗後,心中不自傷神。這一年,她生下了一對兒女,一對龍鳳雙胎。

不同於當年的長子匡濟和長女秀鈺,這一回卻是鳳生龍死。幼子匡讚,才是出生幾日便是夭折,隻餘下了幼女秀玨。

家裏的人口多了,可護聖都指揮使空上位置,不過也夠糊家罷了。所以,不同於好文的趙家二郎匡義,趙家大郎趙匡胤是準備遊曆天下,順帶謀一份了差事。

兒行千,母擔憂。

遊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線。

宋娘對於兒子匡胤的離開,不過祝福。畢竟,男兒自在天下,總歸是幼鷹,也會離巢。所以,在匡胤離開後,宋娘的目光就是轉回了趙二郎匡義的身上。

周廣順元年(紀元951年),曾經不可一世的漢高祖劉知遠,已經故去了三年。這一年,登基有兩年餘的劉承祜卻是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就是把大漢的擎天之柱,樞密使郭威全家一百多口人殺得個一幹二淨。

自然,在人過中年後的郭樞密使,不可能還能為這等皇帝賣命了。畢竟,君視臣為仇寇,臣真能不知禮到還視君為腹心嗎?

所以,郭樞密使那是在出征的途中,率軍而反。最後,得高望眾,得民心的郭樞密使是失了親人後,收獲了皇位。

帝國至尊啊,這位郭皇帝卻沒了繼承人,真是天大的笑話啊。不過,好在此時,這位的養子郭榮,是榮幸的出場了。也就是這位,賞識了宋娘的兒子趙大郎趙匡胤。

當然,同樣的,便是宋娘的夫君趙弘殷,也是得這位儲君的親眼。

至少,在曆時五朝後,宋娘的心很平靜了。這個天下還是不安寧,不過,在宋娘想來,也許她有生之年,可能看到平靜下來的天下吧。

畢竟,老話都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在大周朝的日子裏,宋娘過得是一個貴妃的日子。她的兒子,在大周裏都是一步一步的爬升到高位之上。便是她的媳婦,也是與這個新的大周王朝,結成了密密的蛛網。

若說這些年裏,她的兒子們,是非常孝順的。那麼,便是庶子匡美,也是讓宋娘在長久的歲月裏,心平靜氣了。

隻是,夫妻合合,兒女孝順,總歸是宋娘心底有那麼一縷的不舒服。更可能是,縱使夫妻和睦,縱使往事如煙,到底回不去最初的那份感情。不過是習慣罷了,到底意難平啊。

周顯德三年(紀元956年)的秋天,來得很早,也比往年冷了些。這一年的七月二十六日,宋娘一直以為還會有很久的日子時,她的夫君趙弘殷卻是沉沉的睡了過去。

“你怕是累了,這一輩子,也應該累了。”宋娘當時對著閉上眼睛的趙弘殷驀然說了這話。然後,又是歎道:“我也累了。”

可是她怎麼,怎麼也是無法忘記,趙弘殷在閉眼睛前,對她的話,道:“兒子兒媳孝順,宋娘你,過好日子... ...”

而對於宋娘來說,人已經去,便是往事不可追。

當然,府裏的氣氛,是沉重了起來。大周的皇帝郭榮,贈了天水縣男的爵位,而宋娘也是成為了男爵太夫人。

可這,對於個寡婦,有意義嗎?(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