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 到底意難平
唐清泰三年(紀元936年),末帝李從珂登基的第三年。這位末帝當年為明宗的養子,憑著兵變上台殺害了思過李從厚。同年,明宗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借兵於契丹,再次兵變。
晉天福元年(紀元936年),宋娘得到了遠在太原的消息。王秀兒這位淑太妃,未曾被這位大晉的皇帝薄待。甚至於,不管是承唐明宗李嗣源的後裔,這位大晉皇帝封了淑太妃王秀兒的養子李從益為郇國公。以便於給他家的泰山大人,唐帝李嗣源奉祀。
天下紛紛,就是這短短的十來年裏,宋娘便是見到了三朝江山。從大梁到大唐,從大唐到大晉,九州大地無一處不是改朝換代,民生艱難。
於此,她的次子趙匡胤喜武,宋娘與趙弘殷也不未曾有何反對。畢竟,盛世的文人,亂世的武夫。這世道,筆杆子總硬不過那脖子上的三尺鋒刀。
晉天福四年(紀元939年)十月初七,宋娘在十二年後再次生下了三子,這個孩子洗三時,作為父親的趙弘殷取名為匡義。
當然,這個同樣出生於洛陽的匡義,跟他的兄長一樣,是在他爹趙弘殷求了無數的菩薩後,一片禪香味裏出得世。
不過,比起趙匡胤這位兄長,趙匡義嘛,就是有些不巧合的生在了天幹物燥的秋季。那一日,正好同街的坊裏,著了大火。周圍的燥聲,是濃烈的。在後麵時,宋娘還覺得次子匡義,出生的日子挑得不太好。
倒是宋娘身邊的賈嬤嬤,是勸了話,道:“娘子可不能這麼想,有道是貴人出生,天降異象。說不得二郎君將來是個大人物。”
因為匡濟跟隨清水居士學道一事,趙弘殷當初就是告訴了宋娘,這位長子不排序。所以,如此趙匡胤這個嫡次子,便是作了趙家的大郎。趙匡義這個嫡三子,便是順延為趙家的二郎。
“嬤嬤這話,倒也是。隻盼兒郎們將來,都是能出人頭地吧。”宋娘是看著懷裏的匡義,笑著回了這話。便是心裏,宋娘也是盼望著孩子有本事,畢竟,這個亂世裏草民如芥啊。
在宋娘逗著孩子時,正是練完武的越匡胤是進了屋子,還是高興的道:“娘。”
“大郎,今日可讀書了?”因為知道兒子喜武,宋娘再是願意,也不會樂意這兒子大字不識的。
“還沒有,這正是練完拳。”趙匡胤是抬頭回了話。宋娘這一聽後,便是皺了眉頭,回道:“武要學,書也要讀。要知道,上將將者,都是讀書人。不讀書,不過十人敵,百人敵。休難成為千人敵,萬人敵。”
“娘,孩兒明白,孩兒稍後就去。”趙匡胤看著宋娘認真的神情,忙是告了話。宋娘見著兒子上了心頭,也便是點了頭,笑道:“嗯,娘知道你是個聰明的孩子。這練完拳,怕是出了一身汗,記得去換了衣裳。出了汗,這一冷,容易著涼。”
“嗯,娘,你照顧弟弟,孩兒這便去換了衣裳。”趙匡胤別了話,是離開了宋娘的屋子。倒是宋娘樂得看著孩子聽話。當人父母的,不求別的,便是孩兒聽話,就是莫大的安慰了。
宋娘坐著月子裏,倒也是年紀有些大了,所以,這奶水不是太足。便是在與趙弘殷商量後,請了個奶娘耿氏。
隻是讓宋娘沒有想到是,她請了個奶娘,就是被請一送一,來年晉天福五年她得個庶子。當然,在耿氏懷孕後,她是求到了宋娘的麵前。
當時,宋娘的臉色很難看,她隻是道:“你這是何意,想讓郎君納你為妾嗎?”畢竟,這時侯的趙弘殷好歹是個官,這人往高處走,還是非常正常的。
耿氏見此,卻是給宋娘磕了頭,回道:“娘子,妾不敢有些望。”宋娘卻是覺得耿氏這話,有些口是心非。
不過,不管如何,這到底是不是趙弘殷的孩子,宋娘有些遲疑。所以,她隻是打發了耿氏先下去,便是當晚問了趙弘殷此事。
於此,趙弘殷倒是臉色難堪的回了話,是道:“那晚,我喝醉了。所以,這個孩子便去了吧。”
打掉耿氏肚子裏的孩子嗎?宋娘聽後,隻是冷笑,她能聽得出來趙弘殷話裏,並不是冷漠。也對,哪個男人會不在意他的孩子呢?更何況,多子多福,世人都是這樣認為的。
所以,宋娘是回道:“倒底是弘殷的孩子,那便生下來吧。”
“宋娘,不必勉強,這個孩子就是根刺。”趙弘殷是歎了一聲,回了這話。宋娘卻是抬頭,笑回道:“總是一條命,生下來吧。”若生下來,也許日子久了,這才真是變成了一根刺。宋娘寧可現在,將來一直讓這根刺明晃晃的存在,也不會想這根刺入了心頭,拔不出,滅不掉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