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養生保健美容(2 / 3)

【材料】生黃芪30~60克,陳皮末1克,紅糖少許,粳米60克。

【做法】先將黃芪濃煎取汁,並與粳米、紅糖同煮,待粥將熟時,調入陳皮末少許,稍沸即可。

【用法】可供早、晚餐,溫熱服食。

【功效】益元氣,健脾胃,消水腫。

【適用】勞倦內傷,慢性腹瀉,體虛自汗,老年性浮腫,慢性肝炎,慢性腎炎,瘡瘍久潰不收口等一切氣血不足之證。

【注意】凡屬陰虛體質者忌服。

蟲草粥

【來源】《家庭藥膳》。

【材料】蟲草10克,瘦豬肉50克,小米100克。

【做法】將蟲草用布包好,瘦豬肉切成細片,然後與小米同煮成粥,粥熟後,取出藥包。

【用法】空腹食,每日1次,喝粥吃肉。

【功效】補虛損,益精氣,潤肺補腎。

【適用】虛喘,癆咳,咯血,自汗盜汗,陽痿遺精,腰膝酸痛,病後久虛不複等症。

【注意】有風寒外感者慎用。

桂心粥

【來源】《壽親養老新書》。

【材料】桂心30克,粳米12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桂心研末,以淘洗淨的粳米,加適量水煮粥,粥將熟時,放入桂心末和冰糖,稍煮片刻,停火起鍋。

【用法】早晚溫熱服食,一般3~5日為1個療程。

【功效】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

【適用】命門火衰,肢冷脈數,亡陽虛脫,腹痛泄瀉,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等。

【注意】凡實證、熱證、陰虛火旺的病人忌食。

附子粥

【來源】《太平聖惠方》。

【材料】炮附子3~10克,幹薑3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兩藥搗細,過羅為末。與粳米同煮為粥。粥熟後加入蔥白、紅糖調味。

【用法】每日分2次,溫熱服食。一般3~5日為1個療程。

【功效】補陽溫中,散寒止痛。

【適用】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所致畏寒肢冷,陽痿尿頻,以及脾陽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冷痢,或因大汗出及大吐大瀉引起的四肢厥逆,冷汗自出,口淡不渴,舌苔白,脈微細無力。

【注意】附子有小毒,煮粥時應選用製附子,且從小劑量開始為妥。熱證、實證之人禁服。

羊骨粥

【來源】《千金翼方》。

【材料】羊骨1000克左右,粳米100克,細鹽、蔥白、生薑各適量。

【做法】先將羊骨打碎加水煎湯,然後取湯代水同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細鹽、生薑、蔥白,稍煮2~3沸即可。

【用法】溫熱空腹食用,10~15日為1個療程。

【功效】補腎養胃,強壯筋骨。

【適用】虛勞羸弱,腎氣虧耗,陽氣衰憊,腰脊痿軟無力,轉動不利,筋骨冷痛,脾胃氣虛,不能進食,久瀉久痢等。

【注意】感冒發熱期間宜停服。

雄雞粥

【來源】《壽親養老新書》。

【材料】雄雞1隻,肉蓯蓉、生薯蕷各少許,粳米60克,薑末、椒末少許,鹽適量。

【做法】先將雞宰殺,去毛剖肚,去內髒,洗淨,切小塊,與淘洗淨的粳米、生薯蕷、肉蓯蓉同煮粥,粥汁黏稠時,加入調料即成。

【用法】可佐餐食用。

【功效】補腎壯陽,潤腸通便。

【適用】老人五勞七傷,久病體虛,腸燥便秘,陽痿遺精,腰痛無力,婦女不孕或習慣性流產等。

【注意】大便溏泄,性欲亢進者忌用。

白茯苓粥

【來源】《直指方》。

【材料】白茯苓粉15克,粳米100克,味精、食鹽、胡椒粉適量。

【做法】將粳米淘洗幹淨,加茯苓粉,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火上,先用武火煮開,後用慢火煎熬至米爛,再放入調味品即成。

【用法】當飯吃,常服效佳。

【功效】健脾利濕。

【適用】脾胃虛弱,飲食減少,大便溏薄,老年性浮腫,肥胖症,小便不利等症。

【注意】便閉及小便失禁者忌服。

糯米蓮子粥

【來源】民間方。

【材料】白蓮子肉20克,懷山藥25克,紅棗10枚,

糯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蓮子去心,山藥切細,紅棗去核,然後與粳米相和煮粥,臨熟加入白糖,調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分2次溫熱食。

【功效】健脾止瀉,益氣養心。

【適用】脾氣虛弱,體倦乏力,食少便清,血虛萎黃,夜寐多夢,心神不寧,遺精淋濁,崩漏帶下諸症。

【注意】便秘及實證、熱證忌服。

香菇粥

【來源】民間方。

【材料】小米、香菇各50克。

【做法】先將小米煮粥,取其湯液,再與香菇同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服3次,持續服用有效。

【功效】開胃助食,理氣化痰,解毒。

【適用】氣虛食少,還可用於麻疹、抗癌等,作為輔助食療方法。

豬脾粥

【來源】《聖濟總錄》。

【材料】豬脾、豬胃各1具,粳米1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