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養生保健美容(1 / 3)

糯米阿膠粥

【來源】《食醫心鑒》。

【材料】阿膠30克,糯米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先將糯米煮粥,待粥將熟時,放入搗碎的阿膠,邊煮邊攪勻,稍煮2~3沸,加入紅糖即可。

【用法】每日分2次服,3日為1個療程。間斷服用。

【功效】養血止血,滋陰補虛,安胎,益肺。

【適用】血虛,虛勞咳嗽、久咳,吐血、鼻出血、大便出血及婦女月經過少,崩漏,孕婦胎動不安、胎漏等症。

【注意】連續服用可有胸滿氣悶之感覺。故宜間斷服用。脾胃虛弱者不宜多用。

何首烏粥

【來源】《大眾醫學》。

【材料】製何首烏30~60克,粳米100克,大棗2~3枚,冰糖適量。

【做法】首烏入沙鍋煎取濃汁,去渣,與粳米、大棗、冰糖同煮為粥。

【用法】供早晚餐服食。

【功效】養肝補血,益腎抗老。

【適用】老年肝腎不足,陰血虧損,頭暈耳鳴,頭發早白,貧血,神經衰弱以及老年性高血脂,血管硬化,大便幹燥等病症。

【注意】大便溏薄者忌服;服首烏粥期間,忌吃蔥、蒜、蘿卜、豬肉、羊肉。煎煮時不宜用鐵鍋。

大棗粥

【來源】《聖濟總錄》。

【材料】大棗10枚,粳米100克,冰糖汁適量。

【做法】將粳米、大棗(去核)淘洗幹淨,放沙鍋內,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煮開,後移文火上煎熬至熟爛成粥,再加入冰糖汁,攪拌均勻,盛碗內。

【用法】供早晚餐服食。

【功效】補氣血,健脾胃。

【適用】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貧血,血小板減少,慢性肝炎,過敏性紫癜,營養不良,病後體虛,食少便溏,羸瘦衰弱。

【注意】痰濕較重的肥胖者忌食。

百合沙參粥

【來源】經驗方。

【材料】百合、沙參各15~30克,粳米50~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煎沙參、百合,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煮至米熟後加入冰糖,再稍煮為稀粥。

【用法】早晚溫熱食,3~5日為1個療程。

【功效】養陰,潤肺,養胃,祛痰,止咳。

【適用】肺熱肺燥,幹咳少痰或肺氣不足,肺胃陰虛的久咳無痰,咽幹或熱病後津傷口渴。

【注意】外感風寒咳嗽者不宜服。

天冬粥

【來源】《飲食辨錄》。

【材料】天門冬15~2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天門冬水煎,去渣取汁,然後加入粳米煮粥,候熟入冰糖少許,稍煮即可。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養陰清熱,潤肺滋腎。

【適用】肺腎陰虛,咳嗽吐血,陰虛發熱,咽喉腫痛,消渴便秘等症。

【注意】體質虛寒,大便泄瀉,或有外感風寒咳嗽者忌用。

大米白鴨粥

【來源】民間方。

【材料】白鴨1隻,粳米50~100克。

【做法】先將白鴨宰殺去毛及內髒,加水煮,待鴨煮至熟後加鹽、蔥、薑等調料。然後用鴨湯兌水適量,入大米煮粥,粥熟即可(鴨肉不用)。

【用法】每日2次服食。

【功效】滋陰養胃,利水消腫。

【適用】陰虛勞熱,口渴咳嗽及尿少水腫等症。

人參粥

【來源】《食鑒本草》。

【材料】人參粉3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粳米淘淨後,與人參粉一同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煎熬至熟。把冰糖放入另一鍋中,加水適量,熬汁,將冰糖汁徐徐加入熟粥中,攪拌均勻即成。

【用法】宜秋冬季早餐空腹食用。

【功效】益元氣,補五髒。

【適用】久病或年老體弱,五髒虛衰,勞傷虧損,食欲不振,失眠健忘,性功能減退等屬氣虛者。

【注意】凡陰虛火旺體質或身體強壯者不宜,夏季不宜。服粥期間,不可同吃蘿卜和茶。忌用鐵器。

參苓粥

【來源】《聖濟總錄》。

【材料】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生薑各10克,粳米100克,食鹽少許。

【做法】將人參、白茯苓、生薑水煎,去渣取汁,然後將粳米下入藥汁內煮作粥,待粥將熟時加入少許鹽,攪勻。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益氣健脾,補虛損。

【適用】虛羸少氣,亦可治胃氣不和,不思飲食,日漸消瘦。

【注意】實證、熱證禁服。服藥期間勿與蘿卜、茶同服。

花生粥

【來源】《粥譜》。

【材料】花生米45克(不去紅衣),懷山藥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分別將花生米及山藥搗碎,再與粳米相和,同煮為粥,候熟,入冰糖調勻即成。

【用法】本品可長期食用,不受療程限製。

【功效】益氣養血,健脾潤肺,通乳。

【適用】氣虛、血虛諸證及產後乳汁不足者。

【注意】由於花生有潤腸通便作用,凡腹瀉的患者不宜多食。黴變的花生含黃曲黴素,禁用。

黃芪粥

【來源】《冷廬醫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