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兒科疾病(1 / 3)

蘆筍粥

【來源】經驗方。

【材料】蘆筍(蘆葦的嫩苗)30克,粳米50克。

【做法】先煎蘆筍,去渣,後入粳米煮為稀粥。

【用法】每日2次,空腹服用。

【功效】辛涼解表。

【適用】小兒疹出不暢,症見發熱,煩躁,喘咳,嘔吐等。

大米冬筍粥

【來源】《壽世新編》。

【材料】冬筍、粳米各50克。

【做法】將冬筍洗淨切片,與粳米同煮為稀粥。

【用法】每日2次,空腹服。

【功效】宣散透疹。

【適用】小兒麻疹,疹出不暢。

銀菊葛根粥

【來源】《食療百味》。

【材料】淨銀花30克,杭菊花15克,葛根25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上3味藥煎水,取汁去渣,與粳米煮粥,調入冰糖。

【用法】每日1~2次,溫熱服。

【功效】清熱解毒,佐以透疹。

【適用】麻疹出疹期,症見出疹,壯熱煩渴,咳嗽,疹色鮮紅或暗紅,稍覺隆起,捫之礙手,舌質紅赤,苔黃膩,脈洪數。

川貝杏仁粥

【來源】民間方。

【材料】川貝6克,杏仁3克,大米30克,蜂蜜適量。

【做法】先將上2味藥搗碎,與大米同煮成粥,粥熟時調入蜂蜜。或將上2味藥煎水,取汁去渣,再入粳米煮為粥。

【用法】每日2~3次,食用前加入蜂蜜調服。

【功效】潤肺化痰,止咳平喘。

【適用】百日咳初起。

百部粥

【來源】民間方。

【材料】百部10克,大米30克,蜂蜜適量。

【做法】先煎百部,取汁去渣,入大米同煮成粥。

【用法】每日2次,溫熱服。食前調入蜂蜜。

【功效】止咳化痰。

【適用】百日咳,有特效。

貝母粥

【來源】《資生錄》。

【材料】貝母粉1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用粳米、冰糖煮粥,待米開湯未稠時,調入貝母粉,改文火稍煮片刻(再煮2~3沸),粥稠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溫服。

【功效】潤肺化痰止咳。

【適用】百日咳,急慢性氣管炎,肺氣腫。

黃芪阿膠粥

【來源】《食療百味》。

【材料】黃芪15克,阿膠10克,粳米30克。

【做法】黃芪水煎取汁,煮粳米為粥,烊化阿膠,兌入粥中。

【用法】每日1次,溫服。

【功效】補氣養血。

【適用】百日咳恢複期。

牛蒡粥

【來源】《食醫心鑒》。

【材料】牛蒡根30克(或牛蒡子打碎20克),粳米6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牛蒡根?穴或牛蒡子?雪煎汁去渣,取汁100毫升;再把粳米洗淨煮粥,入牛蒡汁調勻,加白糖調味。

【用法】每日2次,溫服。

【功效】疏風散熱,宣肺透疹,解毒消腫。

【適用】腮腺炎、咽喉炎、扁桃體炎以及麻疹透發不暢。

【注意】小兒氣虛腹瀉者忌用。

綠豆菜心粥

【來源】《家庭藥膳》。

【材料】綠豆60克,白菜心2個,粳米50克。

【做法】將綠豆、粳米洗淨,加水適量,煮爛成粥前加入白菜心,再煮20分鍾。

【用法】每日2次,連吃4日。

【功效】清熱解毒。

【適用】小兒腮腺炎。

銀翹粥

【來源】民間方。

【材料】鮮銀花30~50克(幹品15~30克),粳米20克,連翹1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煎銀花、連翹,取汁去渣,將粳米洗淨煮粥,待粥將熟時,入藥汁共煮至熟,加入冰糖調味。

【用法】分2~3次服用。

【功效】清熱解毒。

【適用】小兒腮腺炎,麻疹出疹前期,也可防治小兒痱癤。

銀花薏苡仁粥

【來源】《食療百味》。

【材料】銀花15克,淨薏苡仁30克。

【做法】將銀花水煎3次,去渣取汁,將薏苡仁煮粥八成熟時,入藥汁共煎至粥熟,入冰糖適量調味。

【用法】每日2次,連服3日。

【功效】疏風清熱,除濕。

【適用】水痘,症見頭痛發熱,鼻塞流涕,咳嗽,噴嚏,皮疹如痘,痘粒可數,痘內皰漿清亮,苔薄白,脈浮數。

野菊花粥

【來源】民間方。

【材料】野菊花15克,綠豆50克。

【做法】先將野菊花水煎,取汁去渣,然後放入浸泡洗淨的綠豆,煮成稀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