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風熱感冒、胸悶不舒者不宜用。
生薑大棗糯米粥
【來源】經驗方。
【材料】鮮生薑9克,大棗2枚,糯米150克。
【做法】鮮生薑切為薑片,大棗、糯米洗淨,同煮為粥。
【用法】每日2次,溫熱食。
【功效】散寒解表,化痰行水,益氣調營,補脾和胃。
【適用】寒喘,症見喘促氣短,喉中喘鳴,痰液稀白,惡寒無汗,頭痛身酸,舌苔薄白。
【注意】外感風熱及裏熱盛者忌用。
真君粥
【來源】《山家清供》。
【材料】杏子5~10枚,粳米50~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選用成熟杏子,洗淨後煮爛去核。另用洗淨的粳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杏子肉、冰糖同煮為粥。
【用法】每日2次,溫熱服,3~5日為1個療程。
【功效】潤肺定喘,生津止渴。
【適用】肺燥氣喘,咳嗽無痰,口幹煩渴,食欲欠佳。
【注意】本品不宜多食,風熱咳喘者忌用。
蘇子降氣粥
【來源】傳統方。
【材料】前胡、製半夏、當歸、生薑、蘇子各10克,
陳皮、厚樸各6克,炙甘草4克,肉桂1、5克,粳米50~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上藥煎煮,去渣取汁,加粳米、紅糖煮至米開粥稠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服,5日為1個療程。
【功效】降氣平喘,溫化痰濕。
【適用】支氣管炎及支氣管哮喘而致痰涎壅盛,咳喘氣短,胸膈滿悶。
【注意】肺熱痰喘者忌用。
葶藶子粥
【來源】傳統方。
【材料】葶藶子10克,大棗5枚,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葶藶子用紗布包好,放入沙鍋內煎汁,去渣取汁,放入紅棗(去核)、粳米,共煮成粥,調入冰糖,稍煮即可。
【用法】每日2次,溫熱服。
【功效】逐飲行水,瀉肺定喘。
【適用】咳嗽氣喘、痰多、胸脅痞滿、水腫小便不利。
【注意】凡肺氣虛的喘促病人忌用。
天冬黃精粥
【來源】經驗方。
【材料】天冬、黃精各15~3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選天冬、黃精,煎取濃汁後去渣,同粳米(洗淨)煮粥,粥熟後加入白糖稍煮即可。
【用法】每日2次,3~5日為1個療程。
【功效】補脾胃,潤心肺。
【適用】肺癆咯血,肺虛燥咳,幹咳無痰。並治療脾胃虛弱,體倦乏力,飲食減少。
【注意】若服粥期間出現胸滿氣悶,即停服。平素痰濕較盛,以及脾胃虛寒的病人不宜服用。
地黃棗仁粥
【來源】《千家食療妙方》。
【材料】生地黃、酸棗仁各30克,粳米100克。
【做法】酸棗仁加水研末,取汁100毫升,生地黃煎汁100毫升,去渣,將酸棗仁汁、生地黃汁與洗淨的粳米同煮為稀粥。粥熟後加白糖少許,調勻即可。
【用法】每日1~2次,溫熱服。
【功效】清熱止汗,生津止渴,養心安神。
【適用】肺結核低熱、潮熱(症狀是每天下午2時以後發熱,體溫37、5~38、5℃左右,至午夜12時以後出汗,熱退身涼,每天如此)、盜汗。
【注意】大便滑瀉者不宜用。
蓮子百合粥
【來源】經驗方。
【材料】蓮子、百合各10克,糯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蓮子、百合洗淨後加水適量,煎取藥汁,與洗淨的糯米同煮粥,煮至米爛湯稠,加冰糖後稍煮即成。
【用法】作早晚餐或點心,溫熱食。20日為1個療程。
【功效】潤肺止咳,寧心安神。
【適用】肺結核,陰虛燥咳,痰中帶血;還可用於熱病後期餘熱未清,神誌恍惚,心神不定。
【注意】有外感風寒表證者不宜用。
白及川貝粥
【來源】經驗方。
【材料】白及粉、川貝母粉各5~10克,粳米100克,砂糖適量。
【做法】先以洗淨的粳米加適量的水煮粥,待粥熟時,調入白及粉、川貝母粉、砂糖,再煮2~3沸即可。
【用法】可當上、下午點心,溫熱服食。
【功效】潤肺養胃,化痰止咳。
【適用】肺結核咳嗽少痰。
【注意】脾胃虛寒的病人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