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呼吸係統疾病(1 / 2)

枇杷葉粥

【來源】《老老恒言》。

【材料】枇杷葉10~15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枇杷葉用紗布包好入沙鍋內,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入粳米,再加水600毫升,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服之,3~5日為1個療程。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降氣。

【適用】可輔治急性支氣管炎、大葉性肺炎、肺膿瘍、鼻出血,以及胃熱、嘔吐、呃逆等症。

【注意】感受寒涼引起的咳嗽嘔吐者,不宜選用。

蘇子粥

【來源】《老老恒言》。

【材料】蘇子10克,南粳米50~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蘇子搗為泥,與南粳米、紅糖同入沙鍋內,加水煮至粥稠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食,5日為1個療程。

【功效】降氣消痰,止咳平喘,養胃潤腸。

【適用】可輔治中老年人急慢性支氣管炎及腸燥便秘等。

【注意】大便稀薄的老人忌服。

蔥白糯米粥

【來源】《千家食療妙方》。

【材料】長3厘米的肥大蔥白5段,糯米60克,生薑5片,米醋5毫升。

【做法】將前3味洗淨,共煮為粥,粥熟後加米醋。

【用法】每日2次,趁熱食用。

【功效】散寒解表,溫中止咳。

【適用】風寒型急性支氣管炎。症見咳嗽初起,痰液稀薄,頭痛鼻塞,惡寒發熱,舌苔薄白,脈浮緊。

【注意】風熱咳嗽、燥熱咳嗽不宜用。

三拗粥

【來源】傳統方。

【材料】麻黃3~9克,杏仁9克,甘草3克,粳米50~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上3味藥加水煎煮,取汁去渣,然後加入洗淨的粳米,同煮成稀粥,後入紅糖調勻。

【用法】每日2~3次,3~5日為1個療程。

【功效】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適用】外感風寒之咳嗽。

【注意】外感風熱咳嗽及肺熱咳嗽者忌用。

杏仁粥

【來源】《食醫心鏡》。

【材料】甜杏仁(去皮尖)10克,大米50克。

【做法】將甜杏仁研成泥狀,將大米淘洗幹淨,兩味相和,加適量水煮開,再用慢火煮爛即成。

【用法】每日2次,可作早晚餐,溫熱隨量服食。

【功效】止咳平喘。

【適用】咳嗽,氣喘。健康人經常食用,能防病強身。

蔗漿粥

【來源】《采珍集》。

【材料】甘蔗500~1000克,粳米50克。

【做法】將甘蔗搗汁,再煮粳米做稠粥,然後加入蔗汁攪勻,稍煮即可。

【用法】隨意食用,每日1~2次。

【功效】清熱潤燥,生津止渴。兼助脾氣,利大小腸,除煩熱,解酒毒。

【適用】肺熱咳嗽,口幹舌燥。

竹葉花粉粥

【來源】《千家食療妙方》。

【材料】鮮嫩竹葉90克,天花粉20克,粳米100克,冰糖50克。

【做法】將鮮嫩竹葉、天花粉洗淨,加清水煎汁去渣,澄清沉澱。粳米淘洗後加藥汁煮製成粥。粥宜質稀量多。

【用法】每日2次,溫熱食。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清熱除煩,生津利尿。

【適用】肺熱咳嗽痰多,溫病所致煩渴,睡眠不安,口舌生瘡,牙齦腫痛,急性膀胱炎等病症。

【注意】凡胃寒無熱者忌用。

沙參玉竹粥

【來源】《千家食療妙方》。

【材料】沙參20克,玉竹15克,粳米100克,冰糖20克。

【做法】將玉竹條、沙參條泡軟洗淨,加清水燒沸,再加入淘洗淨的大米,待大米將熟時,撿出沙參條、玉竹條,加入冰糖,煮成粥。

【用法】每日分2次,溫熱服,連服3~4日。

【功效】滋陰潤肺,止咳祛痰,養胃。

【適用】肺熱幹咳少痰,肺氣不足,久咳無痰,熱病後傷津口渴,咽幹等。

【注意】寒性咳嗽、濕痰盛的病人忌用。

紫蘇粳米粥

【來源】經驗方。

【材料】紫蘇葉15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將洗淨的粳米煮成稀粥,粥成後加入紫蘇葉,稍煮即可。

【用法】每日2次,溫熱服。

【功效】開宣肺氣,發表散寒,鎮喘去痰。

【適用】寒喘,症見喘促氣短,喉中痰鳴,痰液稀白,惡寒無汗,頭痛身酸,舌苔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