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概論(六)(2 / 3)

五、藥粥的煮製方法、調味品的選擇及療程

(一)煮製方法

藥粥煮製方法是否科學,不但直接影響到防治疾病、益壽延年的效果,還關係到人們是否樂於服食的問題。從我國曆代醫書所記載的藥粥方來看,可分為植物類、動物類和礦物類3種,其中以植物類為最多。藥粥的煮製,要根據不同藥物的性能與特點,采用不同的配製烹煮方法。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1)以中藥直接與米穀同煮為粥。凡可供食用的中藥,大部分均可采用這種煮製方法。例如山藥、大棗、扁豆、百合、羊肉、胡桃等,均可切碎或搗為粗末與米煮粥。

(2)先將中藥研為細粉,再與米穀同煮。如菱粉粥、蓮子粉粥、芡實粥、白茯苓粥、貝母粥等,這類粥,為了便於煮製與服食,先把它們磨為粉狀,與米一同煮為粥糊食用。

(3)以原汁同米煮粥,如牛乳粥、甜漿粥、雞汁粥等。

(4)先將中藥製取藥汁,待米粥煮成後兌入煎服。如竹瀝粥、蔗漿粥等。

(5)把中藥煎取濃汁後去渣,再與米穀同煮粥食。這種方法較為常用,例如黃芪粥、麥門冬粥、酸棗仁粥等。

(6)取新鮮中藥,趁其濕潤未幹之時,切碎水磨澄取細粉,曬幹備用。需要時,酌量同米煮粥。如葛根粉粥(《聖惠方》)等。

(二)調味品的選擇

藥粥調味品的選擇,既要適合人的口味要求,也要根據病人的病情需要。藥粥的調味品一般可選用紅糖、白糖、冰糖、蜂蜜、生薑、蔥白、食鹽等。現將各種調味品的作用簡介如下:

1、紅糖

內含棕色物質“糖蜜”,以及葉綠素、葉黃素、胡蘿卜素和鐵質。中醫認為,紅糖性溫,具有益氣、暖中、化食之功,並有緩解疼痛的作用。因此,紅糖作為調味品,每多用於治療虛寒性疾病的藥粥中。

2、白糖

是紅糖經過洗糖、離心、分蜜等工序,去掉糖蜜及雜質,經提純精製而成。從營養價值來說,白糖不及紅糖。但白糖性寒,其潤肺生津之功,較紅糖為佳。

3、冰糖

為白糖煎煉而成的冰塊狀結晶。性平,功能補中益氣,和胃潤肺。因此,很多藥粥均可選用,當然也不宜過多食用。

4、蜂蜜

性平,也有人認為“生涼、熟溫”,具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之功,對肺燥咳嗽、腸燥便秘、胃脘疼痛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蜂蜜最重要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還含有少量蔗糖、麥芽糖、多種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所以營養全麵而豐富。凡體弱患者,服食藥粥時,均可用以調味。根據臨床應用體會,痰濕內盛、中滿痞脹及大便泄瀉者忌用。

5、生薑

味辣性溫,是一味常用的散寒、止嘔、解毒、暖胃的調味劑。凡用以治療寒證的藥粥,均可用生薑矯味,還有協助治療的效果。發熱性疾病不宜選用。

6、蔥白

是常食之物,味辣性溫,有發汗、溫中的作用,作為調味,適合用於補陽藥粥類和散寒藥粥類中。

7、食鹽

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同時還含少量的鉀、鎂、鈣等物質。中醫認為,食鹽味鹹,“鹹能入腎”,所以,凡用來補腎的藥粥,如羊骨粥、蓯蓉羊肉粥、枸杞羊腎粥等,均可加鹽少許,既可調味,又可作引經之用。但腎炎患者例外。

總之,調味品的選擇既影響到治療效果,又關係到能否為病家樂於長久服食。因此,在煮製時應當注意到這一點。此外,有些人在煮粥時有放食用堿的習慣,這是不妥當的。因為它能破壞食物的營養成分,在煮製藥粥時,更應忌用。

(三)關於療程問題

藥粥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是滋補強壯類,二是防治疾病類。對於補益性藥粥,一般以5~10天為1個療程,如能堅持經常食用,其效益顯著。對於治病藥粥,一般以3~5天為1個療程,病愈後即可停用。而用於治療急性病的藥粥,療程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六、藥粥應用的注意事項

(一)煮製藥粥的注意事項

1、注意水和米的比例

由於各種藥粥是半流體形式,因此,還牽涉到粥的厚薄問題。若粥太厚,不便於服食,太薄又影響藥效,因此,在米和水的比例上就是一個科學的配伍問題。所謂科學的配伍,就是根據每一味藥物的質與量和每種疾病或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以50克米加水約400毫升左右,如果所取的藥物還能夠增加濃度,就可以適量地增加水量。如芡實、山藥煮粥時,每50克米加芡實50克,加水400毫升,那麼,此粥就太厚不易食。因此,煮這類粥時,水可加到600~800毫升。若是用於治療外感疾病的藥粥,可以適當地稀一些,如薄荷粥、蔥白粥,濃度稀而數量稍多一點,服後可以促進發汗而退熱,又可以補充水分,減除口渴。如用於抗老防衰的補養性藥粥,可以適當地厚一些。如核桃粥、桂圓粥等,粥厚量少,既可常服又可以使人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