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份,海明威接到了美國駐瑞典大使館的來信,信中表明,美國大使從報紙上了解到了海明威的身體欠佳,如果不能親自來到瑞典領獎,美國大使將代替他領獎。不過,諾貝爾基金會主席斯坦爾表示,即便是海明威不能夠親自到來,也希望能夠寫一篇演說稿,以便在會上宣讀。
不用去瑞典,不用去麵對媒體,不用去麵對公眾社交,海明威自然是樂意的。於是,他應信中的要求,寫了下麵這篇演說詞:
“瑞典科學院全體成員,先生們,女士們:
“我不善於辭令,也沒有多少話可說。謹衷心感謝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委員會諸位委員們如此慷慨地授予我這一獎勵。凡是知道比自己更著名的作家沒有機會獲得此項獎勵的作家,一定會懷著十分謙恭的心情來接受此項嘉獎的。關於這些偉大的作家的姓名,我想,在此不必一一列舉,因為與會的人都可以根據自己所知和良心列出他們的姓名來。同時也不可能要求我國的大使先生在會上宣讀一篇能充分表達一個作家內心所要說的話的講稿。
“一個人所寫的東西不一定能立刻被別人領會清楚,但有時候是可以做到的。不過最終是會十分清楚的。根據這種情況和作家自身所具備的才能,他或者流芳百世或者曇花一現。盡管人們能為寫作列舉許多優點,但它終歸是一種孤獨寂寞的生活。
“有人試著把作家組織起來以減輕他們寂寞之感。我覺得那樣不一定能提高寫作質量。一個作家生於集體社會之中,當他過著孤獨生活的時候,他的作品的質量常常受到影響。由於作家是單獨地進行工作,因此,如果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就必須麵對永恒,否則每天都會走下坡路。
“對於一個真正的作家來說,每寫完一本書隻是標誌著他要寫出更高水平的書的開始。作家應該寫他從未寫過或別人寫過而失敗了的東西。這樣有朝一日,機會到了,他就會成功。如果文學作品隻是把人家的名作用另一種方法重新寫過,那是太容易不過了,因為在我們前頭已有很多偉大的作家,他可以不要別人幫助,任取所需。
“作為一個作家,我已經說得太多了。作家隻寫出他所要說的話,而不是去講他所寫的東西。請允許我再次表示感謝。”
諾貝爾帶來的風潮一直刮到了1955年的中旬,距離頒獎之後的半年,海明威都飽受來訪者的痛苦折磨。為了這一筆從瑞典來的獎金,海明威真真實實是喜憂參半,煩惱不已。
光環背後,總有些常人不會遭遇的麻煩。這是名利的代價,也是生命的必然饋贈。
5.追憶昨日不可留
一年又一年,再美的景色也抵不過時間的流逝,那一去不複返的決絕,讓人們的心中徒生無限的悲涼。
送走了1955年,迎來了1956年。這個時候的海明威因為血液裏的紅血球數急劇降低,已經是臥床不起了,可偏偏瑪麗這個時候也鬧起了貧血。到了五月底的時候,海明威的體重已經下降到二百一十七磅,他計劃在家裏待上一段時間來休息調養,盡量讓生活過得愉快一些。
三個月之後,海明威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去歐洲旅遊,他希望換一個環境,去看一看不同的城市美景,這樣心情就會跟著變好,自己與瑪麗的病也會因此而得到改善。
於是,海明威夫婦登上了“法國之島”的郵輪,開始了又一次的起航。
秋季的西班牙,最重大的事件就是彼拉狂歡節,從十月十二日開始,連續四天都會有舉行慶祝活動和鬥牛表演。這段時間裏,海明威除了喝酒外,就是下午去看鬥牛表演。看到激烈場麵的時候,他也會跟著激動不已,海明威會和在場的每一個觀眾一樣,起立歡呼,鼓掌喝彩。很多的觀眾認出了他就是作家海明威,紛紛拿出門票請他簽字留念。
對於幾年前在非洲的狩獵時光,海明威感到留戀懷念,一顆心再次飛到了美麗的叢林草原。於是,海明威買了去蒙巴塞的船票,計劃到非洲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