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2)(1 / 3)

當人們將海明威救出來的時候,隻見他的衣服還在冒著煙,本就行動不便的他腳步踉蹌,腿部、腹部、胸部和腰部也都燒傷了,左右和右臂的燒傷情況更是嚴重。突然受到了這樣的燒傷,海明威隻好留在漁船上,等待“非洲”號輪船去威尼斯。

也許是前幾次的意外事故讓海明威驚魂未定,思想上也留下了陰影。就在西班牙馬德裏停留期間,海明威專門找到了醫生,進行了一次全麵的體檢。醫生叮囑他要多注意休息,控製飲食,並且還要盡量少飲酒。對於體檢的結果,讓他安心了不少,而醫生的囑咐,海明威也盡可能的去做。

他會吃得很少,也會減少自己的工作量,每天除了看書,就是打盹或者眺望大海,他也會適當地做些鍛煉,或是到遊泳館去遊泳。劫難之後的生活,卻是如此的安逸平靜,似乎,一切的不幸都即將過去。

不管生活是怎樣,不管自己曾經是否去過烏幹達,在海明威的心中,自己是並不願意扮演“李爾王”的。雖然他剛剛死裏逃生,雖然他的身體還沒有完全康複,雖然他剛從非洲回來,但彼時的海明威已經開始懷念非洲的草原與山林了。

4.風雲諾貝爾

浩瀚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胭脂能夠塗抹時間,沒有任何一件衣服能夠掩飾靈魂,也沒有任何一種古冊能夠填補空虛。

每一天黎明的上演,都代表著嶄新的開始。時光匆匆,它不會為了哪一個人停下或者放慢自己的腳步,因為流逝就是歲月的使命。美好年華是如此的寶貴,隻有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該做什麼,才能與這樣的寶貴彼此平衡。

對於海明威這樣的作家來說,名譽隻是寫作生涯的一部分,他更想要的、也更重要的則是讓自己的作品流芳百世。顯然,海明威所出的書已經不少了,但這不是終點,他還要繼續將那些望塵莫及的東西用自己的文字表達出來,讓它們看得清,摸得著,要讓它們順其自然,合情合理,從而,讓人們如獲至寶。

此時此刻,外界已經謠言四起,稱海明威已經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對於這樣言語,海明威自己也表示懷疑,不過他卻在猜想,如果自己真的能獲得諾貝爾,那麼就能擁有一筆不需要納稅的獎金,倘若真的如此,他就會去買一架一八零型的飛機,再置一些不動產。

半真半假的謠言讓人們心生猜疑,也滿足不了充滿好奇的那顆心。不過很快,這樣的謠言就被證實了。

夏去秋來,十月金秋,朗哈姆將軍從歐洲返回到了美國,由於長期患有疝氣症,他決定到醫院接受治療,擺脫痛苦。也就是在住院期間,朗哈姆接到了一個電話,那熟悉的聲音隻要一聽,便知道是海明威。電話裏,海明威告訴他了一個好消息——他已經得到了從瑞典寄來的三萬五千元獎金。但高興的同時,海明威卻在為怎樣說而感到苦惱。

十月二十八日,正式宣布海明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一天到來了,而讓海明威苦惱的事情也隨著慶祝會而降臨。

在座無虛席的芬卡慶祝會上,哈威布萊特從紐約打來電話,要求與海明威對話。

“請告訴我,在1901年設立諾貝爾文學獎之前的作家中,你最願意把你的獎讓給誰?”哈威布萊特問到。

隻見海明威毫不猶豫回答道:“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我感到十分遺憾的是,就美國而言,馬克·吐溫和亨利·詹姆斯都沒有獲得這項獎。一些比他們更著名的作家也沒獲得這項獎。如果這項獎能授給艾薩克迪尼生和伯那德·伯倫森,那我就很高興,因為他們都致力於以繪畫為題材的創作上;如果這項獎能授予卡爾桑德波格,那我是再高興也沒有了……我非常尊重瑞典科學院的決定,並引以為榮。因此,我本不應發表這一類的意見和看法。不過,無論是誰獲得這種榮譽,誰都應該特別謙虛。”

這樣的回答讓布萊特十分滿意,海明威也如釋重負,心底的那塊石頭總算是落了地。

這一次的諾貝爾文學獎給海明威帶來了榮譽,帶來了金錢,同樣也帶來了煩惱。為了這件事,他不得不暫停自己的寫作,自己的私人生活也受到了打擾,還必須去參加自己本就厭煩的社交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