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1)(1 / 3)

1.老人與海

1952年的五月到七月,海明威將自己的精力與時間都花在了《老人與海》這本新書上。《生活》雜誌已經同意在九月份全文刊載他的這部作品。無疑,這讓海明威受寵若驚,因為《生活》雜誌之前從來沒有這樣的先例,重要的是,雜誌所給的稿酬也十分優厚。

霎那間,事情變得如此明朗,雖然如此,但還是會讓海明威感到了一絲絲的擔憂,生怕自己樂極生悲。內心的不安讓海明威的腦海中突然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疑問,或許這些隻是庸人自擾罷了。

這樣的不安直到月中才得以消除,因為瑞斯發電報給他,說《生活》雜誌寄給的前已經收到並且存在了銀行,隻是有一部分要納稅。有些事情就是如此,隻是口頭的承諾並不會讓人相信,唯有真真實實的做到,才會信服。同樣,對於書中虛構的人物的特性,如今的我們無需再去否認了。

不過,就在那一年的七月份,海明威與一個評論他作品的人發生了激烈的爭論,這個個人就是耶魯大學的查理士方頓。

有人告訴海明威,說查理士方頓在寫一篇關於海明威的新聞訓練的博士論文,而文章中涉及到了他個人的私生活。對於查理士方頓這樣的做法,海明威提出了嚴重的抗議,他認為自己像是被美國聯邦調查局,或是德國的蓋世太保跟蹤一樣。對此,查理士方頓回信表示憤怒和不滿。

而海明威則溫和地解釋道,自己原來有一本關於奧克派克的小說可以寫,但是因為怕傷害了一些人的感情,所以沒有動手寫作。現在他自己才明白,那些凶猛的野獸正在虎視眈眈的注視著他,隻等他一死去就衝上來啃食他的屍骨。查理士方頓的回信再一次表示了自己的憤怒。

然而就在七月十三日的晚上,海明威給查理士方頓寄去了一封信,稱自己願意支付他到古巴來的路費,如果他能夠來到古巴,自己將會與他共同度過五十三歲的生日。冷靜下來的查理士方頓也做了平靜的解釋,他希望海明威可以體諒現在的自己,體諒他所處的環境。如此,一段風波就這樣過去了。

作為《紐約時報》的書評家,哈維布雷特想要邀請威廉福克納對《老人與海》加以評論。然而威廉福克納卻婉拒了這樣的請求。對於威廉福克納這樣的做法,海明威在發了一頓牢騷之後,也在懷疑自己是不是誤會他的意圖了。也許這樣的衝動源自海明威那點火就著的壞脾氣。

其實,任何一部偉大的作品都有這一種不受時間限製,無法解釋而又神秘的東西存在。而這樣說不清到不明的東西,一個真正優秀的作家卻可以用簡單的幾句話來充分詮釋說明。或許,海明威對於威廉福克納的要求太過於苛刻了,可這樣的苛刻卻也遠遠低於他對於自己的要求。

還好這樣的一些話沒有讓威廉福克納知道,因為在這之後不久,威廉福克納就給一家小雜誌寄去了自己對於《老人與海》的評論: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最好的作品,時間將會證明,他這本小書的質量會超過我們任何一個人的作品,我指的之他的和我的現在的作品。這一次,海明威發現了我們的造物主上帝;直到現在世界上的男男女女都是自己用泥土做成的,他們的勝利和失敗都是在彼此的鬥爭角逐中產生的。這正好證明他們自己或彼此之間是多麼的殘忍。但這一次,海明威寫的是憐憫之情;發生了什麼事情?在哪裏發生?事情是這樣的,那位老人必須去捉魚,可是後來沒有捉到,而那條魚必須被捉,可是後來不見了,最後大鯊魚把老人捉到的魚吞掉了。上帝創造了他們,愛護他們,憐憫他們,這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的,但是不管上帝創造什麼,愛護誰,憐憫誰,海明威和我都不願意看到他再繼續這樣下去了。”

不知道海明威看到這個評論會有怎樣的表示。我們隻知道他在給朋友寄去的信中說道,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對很多人甚至是他自己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隨著《老人與海》出版時間的到來,海明威的心也激動難耐,就像是聖誕節裏,小孩子得到了心愛的禮物一般的興奮。然而這本書帶給海明威的隻是精神上的快感,納稅之後的稿費少得可憐。

很多人看過這本書之後都讚歎不已,而書籍的總出售量也超過了十萬冊,很多人向海明威致電,祝賀他取得這麼好的成績,更有人因為能夠親自見一見海明威而流下激動的淚水。

美國的評論家欣喜若狂;牧師和教室布道時也開始引用書中的語句;《生活》雜誌的讀者來信中幾乎全部都是讚揚的話語。

時間證明,海明威並沒有因為衰老而變得殘暴,他的這本《老人與海》成為了一件偉大的藝術珍品。

由於《老人與海》的暢銷,雷朗哈華德來到古巴,找到了海明威,想要把這本書改寫成電影劇本,在原則上,海明威是同意這樣的做法的。而這也讓他想起了曾經在非洲狩獵的一次情形,於是海明威拿出了一本名字為《在非洲的一次手裏》的書給瑪麗,好讓她能夠先熟悉一下怎樣處理食用有關的獵物。

而他自己,早已經躍躍欲試,擦好了那隻0.577的獵槍,準備在非洲大草原上大展身手,捕獲那些犀牛和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