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功成名就(3)(1 / 2)

第三節 長子約翰出世

巴黎仍然是海明威夫婦的家,也是僅次於西班牙的海明威鍾情之地。哈德莉在一所公立音樂學院學習,腦海裏老在夢想有朝一日能開音樂會。

白雪飄落在巴黎那些令人暈眩的屋脊上時候,哈德莉在思念出差在外的丈夫,等到杜伊勒裏宮的園林裏第一棵桃樹開花的時候,她還在想念他,因為他不在這裏和她同賞美景。

海明威總是撇下她,一會兒去了意大利,一會兒去了瑞士,一會兒又去了希臘。

戰亂中的希臘固然不是女子該去的地方,德國的暴亂以及許多政治的經濟會議,也同樣不是女子可以參加的。

當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海明威還是願意陪同妻子一起前往的,但是他們僅有的一次共同出行,卻讓海明威深受打擊,那次打擊和彈片打中他的膝蓋一樣嚴重。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海明威應邀前往參加洛桑會議,哈德莉後來也從巴黎趕往洛桑,打算和正在采訪洛桑會議的海明威去作另一次滑雪休假。

1922年12月中旬,哈德莉隨身攜帶一個手提箱,裏麵是海明威尚未發表的全部手稿、打字稿和複印本,包括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18個短篇和30首詩。

哈德莉把裝滿手稿的手提箱放在她的車廂內,然後離開車廂去看她的衣箱是否裝上車,當她返回時發現手提箱不見了。

盡管事後多方查尋,手稿如石沉大海,隻有交到出版商手裏的那部分保存下來。

這件事情發生之後,哈德莉好幾天不敢把真相告訴海明威,而當哈德莉說明真相時,海明威感到非常難受。

這件事使海明威受到極大的震動和傷害。手稿的丟失不僅使他多年的心血化為烏有,還給予他可怕的心理影響,以致海明威一度認為自己不可能再從事創作了。

22歲的作家丟失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稿本時的那種難過勁大概不亞於80歲的女王丟失自己心愛的鑽石頭飾。而這一切,大半都要責怪與哈德莉在車站的耽擱。

哈德莉對丈夫的作家生活了解甚少,漫不經心地攜帶文稿,而不是把它安置在安全的地方,從而使丈夫感情與思維的成果丟失。

深感內疚的哈德莉理解了海明威當時的悲痛心情:

海明威是那樣深情地把自己融化在他的作品中,我認為他一直沒有從這個無法挽回的損失的痛苦中恢複過來。

這種打擊對海明威與哈德莉的姻緣無疑是一種災難,給夫妻關係蒙上一層陰影。

海明威是個難以共處的丈夫,這也是容易理解的。

海明威在體育和娛樂上一向大方,但對哈德莉的衣著消費卻很吝惜。他一直沒為哈德莉添置新衣,並荒謬地說:“不買任何新衣服,你就能省下錢來享受了。”

哈德莉性格溫順柔和,在許多事上都屈就海明威,再說她母親為她選購衣服時多以便宜為標準,所以她對此保持沉默。

但她的朋友卻看不慣海明威不近人情的做法,她叫嚷道:“哈德莉這樣逆來順受也太蠢了,她的衣服破舊得無法上街,何況還是她自己的錢。”

海明威一直認為他母親控製著他父親,因此決心主宰自己的婚姻,一開始就對妻子很嚴厲。

他的文友斯科特·菲茨傑拉德一次笑著對哈德莉說:“我注意到在海明威家裏,你的一舉一動都得聽海明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