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凱旋歸來的英雄
1919年1月4日,歐洲戰場已經結束了尾聲,海明威這個參戰的士兵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光榮的作為一名退役兵人返回了祖國。
攜帶著停戰之後意大利政府授予他的一枚十字軍功章、銀質獎章和勇敢獎章,海明威從意大利的熱那亞乘船歸國。
海明威一生經曆頗富傳奇色彩,從中學時代直到戲劇性的去世,他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海明威是第一個在意大利負傷的美國人,也是第一個回國的。他如此勇敢,身上還殘留著許多碎彈片。他儀表堂堂,善於辭令,又享有愛國盛名。他經受如此重傷,卻能神奇地迅速康複。
在美國人心目中,海明威確實是一個理想的英雄。所以海明威在紐約港走下船時雖然疲憊無力,但情緒一直很激奮。
像其他軍人一樣,海明威也留了一簇法國式小胡子。這同他那英俊而棱角分明的臉龐不太相稱。
功成名就,現在的海明威願意承認,當時為了參加紅十字救護隊,他謊報了年齡。
海明威在戰場上表現得的確不賴。那就是勇敢麼?他不承認,他說那隻是一種衝動。
在戰爭中發夠了橫財的壟斷資產階級大吹大擂掀起了一股歡迎“英雄凱旋”的熱潮。
紐約的中心區曼哈頓一向是熱愛英雄的。它喜愛遊行隊伍、軍樂隊、行軍、五彩紙屑和拉拉隊。紐約人熱愛凱旋的軍人,盛讚這位做過記者和報人的年輕的海明威。
對於海明威,著名的《紐約太陽報》專門刊登了長篇文章報道他的英雄業績,誇他身上的傷疤比其他任何一個穿軍裝或不穿軍裝的人都要多,誇他根本不怕中歐列強的炮彈。
熱情的紐約人用上了世界上最美麗最動聽的語言來盛讚這位做過見習記者和救護車司機的英雄。可是海明威這時候最需要的是一份工作。
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永垂不朽的英雄厄恩尼·派爾的先驅,海明威宣稱:“隻要紐約任何一家報館需要一個不怕幹活和不怕受傷的人,我就合格。”
可是,紐約沒有接納他。三枚軍功章雖然光輝耀眼,卻無法為他找到工作。他隻好回到橡樹園。
海明威最不喜歡的就是又要回家這件事,因為橡樹園那個地方盡是一些講禮貌重規矩的人,還有他們那些文質彬彬和頗有修養的空談。
海明威勢必要去看望一些和他年齡相仿的清清白白、隻會傻笑的姑娘,勢必會應邀參加鄉村俱樂部的舞會,讓他聽他母親那夥朋友中間高雅的女士們的奉承,他一想到這些就不寒而栗。
戰壕裏的氣味,士兵們的粗俗言談,巴黎的公開賣淫,同這裏形成生動的對比。橡樹園似乎是一個死氣沉沉和枯燥乏味的地方,表麵上嬌嫩欲滴,實際上十分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