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一戰考驗(2)(1 / 2)

第二節 終於上戰場了

1918年,這是世界曆史上一個關鍵性的年份,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緩緩地落下了帷幕。這一年,年輕的海明威經過自己的艱苦爭取,終於第一次踏上了他向往已久的戰場。

海明威在《堪薩斯明星報》幹得挺不錯的。在那裏,他得到了最初的文字錘煉。

但是,年輕人的心總沒有滿足的時候,他不滿足於僅僅隻是做一個見習記者,他仍然渴望著有一天能上戰場,去哪個炮火連天的前線。

海明威一次又一次地報名去參加各種兵役,但是全都遭到了拒絕。為了讓自己顯得更加成熟些,他特地留起了小胡子。

一次又一次的報名,一次又一次的拒絕,海明威焦急不安地等待機會,這一等就是七個月,他被上戰場的衝動整整折磨了七個月。

終於,機會來了,他終於有機會上了戰場。

終於設法讓海明威去參加戰爭的,則是特德·布倫貝克。

那天,海明威到報社去交稿,發現那裏坐著一個身穿阿爾卑斯山輕騎兵軍服的年輕人。他心裏一動。這套軍服就是最好的標誌,也是許多年輕人夢寐以求的東西。這人必定剛從歐洲回來。

海明威暗地一打聽,果不其然!

從此,他多了個心眼,主動去接近這個新來的記者。兩人年齡相仿,性格相投,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和海明威一樣,布倫貝克也有一隻眼睛受過傷。海明威對此特別關心。

“你那眼睛是怎麼受傷的?”

“這眼睛麼?嗨!給高爾夫球打的。”

“啊!不是在戰場上傷的?”海明威眼睛一亮,“也就是說,一隻眼睛有毛病並不影響他去歐洲參戰嘍?”

“怎麼不是?我不就當了駐法美軍野戰勤務部的救護車司機,一隻眼睛壞了礙不了什麼事。我還有另一隻眼嘛!”

漸漸地,海明威知道了布倫貝克出身於堪薩斯一個很有名望的家族,知道了他本是康奈爾大學的學生,由於眼睛給打壞了才離開了學校。但是眼睛傷殘並沒有影響他上戰場。當個救護車司機也是挺不錯的。

海明威講到了他的一次次報名,一次次受挫,講到了他是如何不死心。他多羨慕這個穿著阿爾卑斯山輕騎兵服裝的朋友!

“但是你怎麼又回來了呢?”

“還不是因為我那眼光短淺的母親。她生怕我給打死在歐洲,整天在家裏哭哭啼啼。最後竟叫我父親拍假電報,說是母親去世,要我回來奔喪。這不就把我騙回來了。”

“那你還想去嗎?”

“怎麼不想?我打算過幾天就去募兵局看看。”

“那好呀!莫忘了把我也叫上。”

海明威和布倫伯克一見如故,結成好友。海明威結束白天的工作後,經常邀請布倫伯克到他房間裏來,兩人一邊朗誦布朗寧的詩,一邊喝意大利紅酒,共度一晚時光。

1918年5月12日,布倫貝克和海明威領到紅十字會發給他們的軍裝,上麵還帶有名譽尉官的符號。

一周以後,他們的部隊在紐約的第五大街舉行了隆重的閱兵式,從82號街口一直到貝特麗公園。檢閱台上彩旗飄揚,威爾遜總統和夫人對這些出國作戰的男兒頻頻點頭致意,表示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