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叛逆青年(7)(1 / 2)

第七節 叛逆的文學青年

海明威是一個叛逆的孩子,早在少年時期他就已經隱隱的展露出了這種傾向而讓母親十分憂心,等他長大一些,到了學校,這種傾向表現的更加明顯了。

海明威個性極強,凡事都喜歡爭強好勝,所以樣樣事情爭取第一。在球隊裏打球第一,他所喜歡的幾門課程的學習成績第一,在朋友中間出人頭地也是第一。

海明威的一個同學回憶海明威頗不隨和的性格時說:

海明威極為好勝,對任何人包括他的朋友在內均如此。他從不讓任何人,包括其家庭和學校,來約束他的行動自由。他總是雄心勃勃,富於競爭性,想幹什麼就一定要幹什麼,為達此目的曾多次應征入伍。

海明威班上一個女同學對這個1.8米的高個、褐色眼睛,長得英俊漂亮的小夥子的看法則是“非常自高自大,又頗固執己見,有時真讓人反感,但另一方麵又極具個性。”

青春期的海明威十分叛逆,他對橡樹園嚴謹的清教徒習俗極為不滿。甚至於後來看到自己的名字是以他外祖父歐內斯特·霍爾的名字命名的,他都對自己的名字感到厭惡。

回顧海明威的青年時代,盡管1928年發生了父親自殺的悲劇,他的經曆還不能說是艱難困苦的。他沒有做貧窮的犧牲品,也沒有挨過父母的打,更不曾被剝奪做人的權利。

但是令人難以想象的是,海明威的長篇和短篇小說中所描寫的血汙與殘酷同他早年的生活背景恰成鮮明對比。

青春期常有鬱悶之感,海明威就借運動和戶外生活來解悶。他從來不是一個愁眉不展的小夥子,但也從來不曾感到心滿意足。他曾兩次離家出走,但每次又都回去了。

海明威的母親對於孩子們的要求極為嚴格,要求他們生活必須有規律,平時也要穿戴整齊等,這些要求在今天看來算是一種規範,但是在當時,一度遭到了海明威的強烈反抗,有些抵觸行為甚至於非常可笑。

有一次,海明威一家正在吃晚飯,父母告戒他不要挑食,要多吃蔬菜,不要光吃肉。可是不管父母如何誘導甚至加上耳光,海明威就是不吃蔬菜。結果自付苦吃,造成便秘,一連九天大便不通。

橡樹園中明令規定不允許飲酒,但是海明威對此完全無視,他和幾個好友常常聚會飲酒。一再破壞橡樹園的禁酒法令。而且海明威還公然反對那個人數欲來愈多的禁酒隊。

海明威那股熱情,就跟嘉莉·內欣當初用斧頭砍碎酒吧間櫃台,從而引起禁酒運動時一模一樣。

17歲的海明威甚至於誇下海口說:“海明威,滿酒杯。”當然,他決不敢在家公然喝酒,並想方沒法隱瞞他飲酒作樂的情況。

海明威在年齡尚小的時候就已經懂得了愛情。他最能打動人心的短篇小說之一敘述的就是他初戀的消亡。他以閑熟的筆法處理了情侶的訣別。

海明威把青年人愛情的消亡描寫得象夏季的結束,暴風雨的結束,就像是“果子已被摘盡,秋風在光禿禿的果樹林中呼號。”

但是在人前,海明威卻又是一個極其優秀的青年,他在體育方麵出類拔革,他堅強的個性和在學業方麵的優秀成績,使他的老師都很清楚地記得他。

直到海明威循規蹈矩的從橡樹園中學畢業很多年後,人們對於他的印象還是相當良好,這點從老師們對他的評價中可以看得出來。

海明威的老師這樣評價他說:“他是一名優等生,在文字表達方麵很有天賦。進校頭一年,他對於描寫現實中的驚險場麵就懷有無窮的興趣。”

另一位老師是這樣說的:“在基督教和清教徒哺育下長大的孩子,竟然對惡棍和下等社會知道得那麼清楚,描寫得那麼生動,使我本人和別的許多橡樹園人都覺得奇怪。”

城然,如果以橡樹園的傳統道德來衡量,海明威的言行無疑是離經叛道,十足的桀驁不馴的少年一個。

但是如果說單純的從海明威青春期叛逆的性格就武斷的判定說他是一名壞蛋,或者少年時期表現不好,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在海明威就讀的那所中學的年鑒上這樣記錄著:“沒有人比海明威聰明。”

在青春期的幾年裏,海明威的誌向單純,他鍥而不舍,持之以恒,有條有理。他每做一件事都要用盡自己的最大能力才肯罷休,但還有“我記得,他在課內寫的東西完全與眾不同,在我看來簡直不象布置的作業。”

海明威的鄰居甚至於驚訝地表示:“海明威居然能寫出那種書,實在叫每個橡樹園人大惑不解,驚呀不已!”他感到不滿意,覺得能力不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