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叛逆青年(7)(2 / 2)

然而就是這股頑強勁兒,使他在辯論組得了演說獎,在田徑隊當了主管,在籃球隊做了隊長,而且成為水球隊、步槍射擊俱樂部和學校管弦樂隊的成員,還被選中當校刊編輯。他要競爭,他要得勝。

在橡樹園中學,海明威的知名度甚至一度超越了一些明星。

海明威多才多藝,隻要是刺激有挑戰性的事情,他都覺得有興趣,或許這與他本身的叛逆性格有關係。

有一次,學校舉行了一次話劇比賽,海明威立即在班級中組織了一個團隊參加,他披上假發,扮演劇中的男主角。

不過海明威的表演讓眾人啼笑皆非,站在舞台上的海明威隻管自己隨心所欲的表演,他暈頭轉向的在舞台上逛蕩,雖然他已經盡力的的施展了自己的才華,不過對於整個團隊而言,卻因為他而徹底搞砸,最終名落孫山。

回顧海明威的一生,這可能是他唯一一次扮演一位高貴的角色。

海明威也是一個正義感極其強烈的青年,好見義勇為。有一次,海明威正在餐廳用餐,廳內的升降機突然發生故障,升降機上有兩名女服務員正在送飯,出現故障後非常危險。

海明威立即跳上前,赤手空拳抓住纜繩,和另外幾個同學一起將兩名女服務員救下。橡樹園中學還對此特地加以報道,專門給海明威舉行了頒獎儀式。

在學校的最後兩年,海明威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寫作上,他被聘為校刊編輯,負責學校的雜誌事物。

海明威回憶他的高中時代說:“在高中,我有兩位英語教師,一位是芳尼·比格斯小姐,另一位是迪克蘇小姐。我想,她們兩位是學校的那份文學雜誌《寫作園地》的顧問。她們兩人都很好,對我特別好,因為我既是運動員,學英語又很用功。”

1917年,海明威發表了他的第一部重要短篇小說《賽皮·金根》,故事借密執安州北部奧吉布威的一個印第安人之口講述,以對話形式寫成,說的是行凶和複仇的流血事件。

《賽皮·金根》是海明威的處女作,現在讀起來都很是圓潤,很難想象這會是出自一個16歲的少年之手。

小說的主人公是個混血兒,短短的篇幅中就安排了兩起凶殺,不過布局很得體。

這篇小說已具備了海明威風格的雛形。暴力的主題、簡明的結構、輕鬆的對話方式,乃至於這種風格一致延續了海明威的一生。

1916年11月至1917年5月間,海明威寫了大約三十四篇故事,他的構思豐富,寫得洋洋灑灑,同時他也在鍛煉他最喜歡的寫作技巧。

他以最完美的新聞體裁並以青年人的反叛方式,同林·拉德納展開長期筆戰,後者是不亞於《芝加哥論壇報》的一家報紙的主筆。

此外,海明威的叛逆還表現在他創作的作品中,他曾經做過一件使學校校長感到驚恐和難堪的事情。

1916年4月,海明威在當月發表的校刊《高千秋》上,發表了一篇頗具幾分諷刺性的小品,針對的目標則是鄉村俱樂部的一夥人。

戴爾·巴姆斯特德先生定於明日在鄉村俱樂部舉行晚宴舞會。莫裏斯·馬塞爾曼、弗雷德·威休科克森、歐內斯特·海明威、亞伯拉罕·林肯等先生和若菲將軍等都不會出席,因而也就有了充分的證據說明他們不在犯罪現場。

然而,最讓我們詫異的事情,還並非他的離經叛道,而是海明威所創作的一切來源,竟然是依靠閱讀《聖經》來的靈感。

一個偏好描寫暴力、血腥、驚險場麵的天才小說家,他一切的創作根源竟然是《聖經》,乍聽之下不由得讓人瞠目結舌。

不過仔細一想,似乎也就認可了,因為海明威出生在一個宗教家庭中,橡樹園清規中每周末都需要去教堂唱讚美詩,對於《聖經》,海明威肯定是花過很大的心思研讀過。

海明威在橡樹園中學受到的良好教育,以及他在創作方麵作過的嚐試,為他成為一個作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寫體育專欄文章時,模仿了專家們快節奏、口語化的文風,這使他畢業後成為一個見習記者受益匪淺。

一段浪漫戀情的結束,海明威成熟過程中所必要經曆的一個階段也隨之告終。海明威準備繼續前進,自立自主,和他的同輩人生活在一起。

1917年,18歲的海明威即將畢業,他準備和學校告別,和橡樹園告別,和芝加哥告別,和現在嚴重枷鎖的清規戒律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