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過去了。
30個月過去了。海明威的姓氏開始叫響了。
海明威一如既往,一直堅持到底,很快成了一個出色的拳擊手。
1916年,海明威第一次參加了職業拳擊賽。在橡樹園的一次比賽中,他與沃倫湖的一幫男孩子對抗,曾把一個男孩打得不省人事。
海明威是個出色的拳擊家,在練拳和比賽時卻一次又一次地受傷,他的身上經常是青一塊紫一塊,有劃破的血口,也有腫起的傷痕。
不過無論當時還是後來的一生中,海明威從未考慮過放棄這種運動。另外,在足球場上,這個高大的小夥子也常受到撞傷、擦傷和挫傷。
隨著兒子一次次的受傷,做母親的焦慮也逐漸加深。擔心長子過不了青春期就可能給打得無可救藥了。這也難怪,誰不心疼自己的兒子呢?
更何況,格雷絲還是一位溫文爾雅的女士,來往的朋友也都是淑女紳士。而海明威卻經常像個小胡同裏的野小子,又是急診醫院的常客,熱衷於參加危險的比賽,如果腿跌斷,頭打破,那可真給這個有教養有文化的家庭丟臉。
但是海明威卻一點都不理解她這個母親的苦心,為了學好拳擊,他就像一頭小公牛,不斷接受各種各樣的挑戰。
在鬥牛行業裏,每一頭小公牛都得經受考驗,也就是當小牛將近兩歲時,要測驗它的勇敢程度。
做法是,先把小牛從牛群中分隔出來,讓一些手持禿頭長矛的騎手緊跟在後。然後掄起木杆,對準小牛的尾巴根,把牛一杆子打倒在地。
如果這頭小牛一躍而起,向騎手猛撲過來,那麼飼養員和東家就會知道這頭小牛很勇敢,能在鬥場上顯身手,戰鬥一個下午。
有一次,海明威的頭部挨了狠狠一拳,一隻眼睛給打壞了,連醫生都擔心這會危及另一隻眼睛。
那次,海明威又遇上了一個厲害的對手。一上場,他就盯著對方,一邊心裏想著:“今天我一定要打敗他,一定!”一邊一上一下地揮動著拳頭。
海明威瞅準時機,一拳打在對方的太陽穴上。對方抽拳護住腦袋,躲閃著又前進了兩步,頭一低,照直打出右拳。
他往左邊一閃,進前對準對方的臉接二連三打去,一拳狠似一拳。
練習場上的夥伴發出陣陣呐喊:“海明威,加油!”
他心頭一熱,又鼓足勁撲向對方。呐喊變成了嚎叫。
他用盡全力又一拳打中對方的太陽穴,接著又是幾下,隻見對方眼睛翻了兩翻,倒在了他的腳下。然而,就像地上裝有彈簧似的,對手騰地翻身跳起,死死抱住他,站穩了腳跟。
海明威用頭猛撞了一下對方的腦門。對手急忙鬆開兩臂,狠狠一拳打來。這一拳打得真厲害。海明威眼前一片金星,雙腿一軟,一下子失去了知覺。
“拳擊教會我絕不能躺下不動,”海明威說,“要隨時準備再次衝擊要象公牛那樣又快又狠地衝。有些人批評我有嗜殺的天性。他們用同樣的說法批評了其他許多拳擊手。我不信這一套。打拳擊憑天性,但是打死人卻不是為了要打死人。正大光明地打,打拳擊是為了取勝,不是為了打死人。”
海明威對此滿不在乎,也沒有因此放棄。恰恰相反,每次打翻在地,他總會盡快躍起身來,準備再次衝鋒。
一切為了勝利,不是勝利就是毀滅,強者必勝,這就是少年時代海明威的心理和對人生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