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肢動物(Arthropoda)屬於無脊椎動物,是動物界中最大的門,分布極為廣泛。其主要特征為:軀體分節、左右對稱,具有成對的分節附肢;體表由殼多糖及醌單寧蛋白組成堅硬的外骨骼;開放式的循環係統分布於背麵,其主體為血腔,內含血淋巴;發育過程中大多經曆蛻皮(ecdysis)和變態(metamorphosis)。
直接或間接危害人畜健康的節肢動物稱為醫學節肢動物(medical arthropoda)。
一、醫學節肢動物的主要類群
與醫學有關的節肢動物分屬5個綱,即昆蟲綱(Insecta)、蛛形綱(Arachnida)、唇足綱(Chilopoda)、甲殼綱(Crustacea)和倍足綱(Diplopoda)。其中以昆蟲綱和蛛形綱與人類關係最為密切。
(一) 昆蟲綱昆蟲綱是節肢動物中種類和數量最多的一個綱,與醫學有關的昆蟲稱為醫學昆蟲,能傳播多種疾病,比較常見而重要的醫學昆蟲有蚊、蠅、白蛉、蚤、虱等。
1.形態特征成蟲分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複眼和觸角各1對,胸部有翅2對,足3對。
(1) 頭部:位於蟲體的最前端,是取食和感覺中心。頭前部有觸角和觸須各1對,具有嗅覺和觸覺的功能。大多數昆蟲具有1對複眼及若幹(2~3個)單眼。口器由上唇、下唇、上顎(1對)、下顎(1對)及舌組成。上顎具有小齒,為咀嚼或穿刺的利器;舌的基部有唾液管的開口;1對下顎及1片下唇各具分節的附肢,分別稱為下顎須和下唇須。醫學昆蟲的口器主要有以下3種類型:
1) 咀嚼式口器:原始的昆蟲口器,由上唇、上顎、下顎、下唇和舌組成,其中上顎粗壯,具齒,可咀嚼固體食物,如蟑螂的口器。
2) 刺吸式口器:總稱為喙,由上唇、下唇、舌、一對上顎和一對下顎組成。除下唇外,其他均細長,利於刺破皮膚,以吸血或注入病原體,如雌蚊口器。
3) 舐吸式口器:上、下顎均已退化,但下唇發達,能夠將舌及上唇包於其中,下唇末端有盤狀的唇瓣,適於舐吸食物,如家蠅成蟲的口器。
(2) 胸部:由前胸、中胸、後胸三節組成,以中胸最為發達。每個胸節腹麵兩側各有1對分節的足,由基、轉、股、脛、跗五節組成。跗節又分1~5節,末端有爪,有的爪上有爪墊和爪間突。中胸和後胸上各生有一對翅。視蟲種不同其翅脈、脈序也不同,為昆蟲分類的重要依據。有的昆蟲後翅退化為平衡棒,有平衡作用,如雙翅目昆蟲;部分昆蟲翅膀退化,先天性無翅,如蚤、虱等。
(3) 腹部:是昆蟲的營養與生殖中心,由11節組成,由於前1~2節趨於退化,末端幾節變為外生殖器,故可見的節數較少,主要為中間數節。昆蟲外生殖器形態結構因種而不同,是昆蟲種類鑒定的重要依據。
2.發育與變態昆蟲由卵到成蟲的發育過程中,其外部形態、內部結構、生理功能和生活習性等方麵所發生的一係列變化,稱為變態。節肢動物的變態包括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兩種類型。
(1) 完全變態(complete metamorphosis):生活史經曆卵、幼蟲、蛹及成蟲4個發育階段,每個階段形態結構、生理、生活環境及生活習性明顯不同,這種發育過程稱為完全變態,如蚊、蠅、白蛉和蚤等。
(2) 不完全變態(incomplete metamorphosis):生活史經曆卵、若蟲及成蟲3個發育階段,其中若蟲形態特征、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隻是形體較小,生殖器官尚未發育成熟,此即不完全變態,如臭蟲、虱、蜚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