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想要慫恿曾國藩自立稱帝的想法,在湘軍係中由來已久。早在安慶大捷之後,湘軍將領就掀起過一輪“勸進”的熱潮。包括胡林翼、左宗棠、曾國荃、郭嵩燾、李元度、王闓運、彭玉麟等,都曾明著暗著地勸過曾國藩問鼎自立。
當時安慶克複,正待慶功,卻接廷寄驚聞鹹豐帝晏駕熱河行宮,六歲的皇長子繼位,八位顧命大臣輔佐。曾國藩和湘軍將領們都有一些恍然。然而,左宗棠、胡林翼、李元度、郭嵩燾以及彭玉麟等這些識見開明的人早已洞悉這是一個湘軍自立的絕佳時機,因而“勸進”之潮迭起。但都被曾國藩一一擋回。
據傳最先試探的是彭玉麟。被曾國藩罵作“可惡”。
當時安慶克複,曾國藩從宿鬆到安慶。作為水師首領彭玉麟列隊江邊,迎接曾大帥沿江東下。船未靠岸,彭玉麟先差仆人遞上一封無頭無尾的密信,內隻十二字:“東南半壁無主,老師豈有意乎?”據說當時曾國藩說的是:“不成話,不成話,雪琴還如此試我。可惡!可惡!”把信撕碎了,團起來,吞咽下肚。
第二個挑明的是李元度。但被曾國藩斥回。安慶被攻克後,曾國藩入住陳玉成的英王府。將士們群情激昂,想大辦宴會慶賀拿下安慶,畢竟經過這麼久的出生入死才終於取得一次重大勝利。但是,因為鹹豐帝剛剛殯天,於禮不合,曾國藩隻許他們各以一聯相賀。李元度最先撰成,其聯卻是“王侯無種,帝王有真”。大家一見都覺得心中一跳。隻有曾國藩見後大怒,不僅立即將聯語撕毀,並大聲斥責了李元度“沒規矩”。
後來曾國藩的得意門生、“曾門四子”之一張裕釗來到安慶,也賀一聯,為“天子預開麟閣待;相公新破蔡州還”。曾國藩極為讚賞,並把這一聯拿出去給所有的將佐看。有人看了認為“麟”字對“蔡”字不工整,沒想到惹得曾國藩勃然大怒,說:“你們隻知道拉我上草案樹(湖南人俗稱荊棘),以取功名、圖富貴,而不讀書求實用。麟對蔡,以靈對靈,還要如何工整?”
蔡者為大龜,與麟同屬四靈,按對聯的要求來說,是相當工整的。但曾國藩的意思很明顯不是工整與不工整的意思,而是這一聯才真正表達了他內心的想法。所謂“麟閣”,是指西漢的麒麟閣,是西漢時漢宣帝令人畫包括霍光、蘇武在內的十一名功臣圖像,於未央宮麒麟閣內以示紀念和表彰。“破蔡州”,則是指的唐代憲宗時,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後,其子吳元濟盤踞蔡州叛亂,名將李晟之子李愬雪夜破蔡州,行軍深入七十裏,生擒吳元濟,凱旋而還。這一聯把曾國藩比作是霍光、李愬一類的平息叛亂的有功之臣,這才是曾國藩所要表達的心聲,因而傳之諸將,也就是對諸將表明心跡。
隨後又有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燾、王闓運等先後試探曾國藩,以圖勸進。但無一例外,全被曾國藩擋了回來。
據說左宗棠曾用鶴頂格寫神鼎山一聯,曰:神所憑依,將在德矣;鼎之輕重,似可問焉!左宗棠寫好這一聯後,便派專差送給胡林翼,並請代轉曾國藩。胡林翼讀到“似可問焉”四個字後,心中明白,乃一字不改,直接送給了曾國藩。
胡林翼到安慶時,不僅與曾國藩密談國家情勢,詳細分析了天下大勢和湘軍的未來,並把左宗棠遊神鼎山的這一聯當麵呈給曾國藩,說左宗棠請曾國藩指正。曾國藩打開一看,果然是左宗棠的親筆,讀到“似可問焉”時,心中猛然一動,頓時悟出聯中的暗藏機鋒,不由得默然良久後,乃將下聯的“似”字用筆改為“未”字,還給胡林翼說:“季高的聯語,我給他改了一個字。”胡林翼一看,內心苦笑,提筆在一旁再寫八個字:“一似一未,我何詞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