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砥礪自強是擺脫困境的不二法門(3)(2 / 3)

特別是在大功告成後,曾國藩功高震主卻又無力改變,讓曾國藩進退不能、困心不已的那段時間內,曾國藩更是把糊塗裝到底,才最終脫離了困境。

剿滅太平天國後,曾國藩被封為一等伯爵,世襲罔替,賜雙眼花翎,他的湘軍弟兄們也各有所得。然而曾國藩心裏非常清楚,這一切隻是表麵上的榮耀,他們暗地裏所麵臨的是無數洶湧的“旋渦”。這些“旋渦”有的來自清廷內部的滿漢矛盾,朝廷擔心他功高震主,圖謀不軌;有的來自湘軍集團內部,不少兄弟可以共患難,但是難以享榮華,為名利而爭奪不休。表麵上榮寵之極,實際上卻是危險萬端。

曆史上反複出現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危險正在向他步步進逼。雖然表麵上清王朝和曾國藩都還是一團和氣,朝廷該獎勵的獎勵,該給的都給,實際上卻是暗流洶湧、危險重重。這其實也令曾國藩很是灰心,原以為大功過後必然大榮,卻不想十幾年孜孜以求的剿滅太平軍真的實現的時候,卻是大禍將至的險境!因為他擁有一支隻屬於自己的龐大軍隊,這對於朝廷來說,無疑是不亞於太平天國起義的一個巨大威脅。這一點,曾國藩自然也明白不過。所謂“看破不能說破”,曾國藩隻能裝糊塗,一直裝作什麼都不知道,對朝廷的舉動佯作不知,一味裝糊塗,隻是暗地裏開始了開脫自己、擺脫危險的動作。

曾國藩先是於當年就恢複了科舉考試,大舉選拔江南人才,隨後在南京建立旗兵營房,並請北京的旗兵來駐防,然後讓攻下天京功勞最大的弟弟曾國荃開缺回籍,最後就是眾所周知的裁撤湘軍四萬人,自剪羽翼。做完這些,他才終於吐出一口氣,才感覺到壓在頭上的重重危機慢慢消散,他知道自己終於擺脫了重蹈曆史上上演了無數遍的“狡兔死,走狗烹”的覆轍的危險。

可見,有時候裝糊塗也是很有效的,特別是對於身處困境中的人而言。聰明容易,難得糊塗,真正懂得糊塗妙處的人,善於把聰明變成糊塗的人,越是在困境中越會轉圜,越會變通,越會裝糊塗,也就沒有什麼樣的困境能困得住他了。

6.困境中要學會借用別人的力量

一個人要想成功,除了具備良好的品德、成就大事業的能力,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借助別人的力量。特別是在困境中,有時候隻需別人輕輕一拉,就極有可能改變局勢,脫離困境,乘勢騰雲。

曾國藩當年考試並不順利,先後兩次赴京都铩羽而歸。第三次赴京會試,終於榜上有名,卻不過是第三十八名,殿試考試才得三甲第四十二名。根據慣例,他這種成績隻能分發到各部任主事,或到各地去任縣令,這對一心想進翰林院的曾國藩而言,和沒有考中幾乎沒什麼差別。心灰意冷,連朝考也無心參加,打算收拾行李回家,期待來年再考。

“咱們走吧,回老家!明年再考吧。”曾國藩邊收拾行囊邊對一同來考試的同鄉說。同鄉對曾國藩這麼快就放棄很吃驚。因為“朝考”還沒考,怎麼能就走呢?如果這次考試十分出色的話,仍有進翰林的機會呀。

曾國藩知道,朝考的機會比會試的機會更加渺茫,自己的成績不過是三甲,絕對進不了翰林,而且自己不過一農家子弟,一無靠山,二無錢財,除了期待來年考好一些,還能怎麼樣?但同鄉認為,求求人或許還是可以的。但求誰呢?曾國藩想到了同鄉勞崇光,他在京做禦史,而且對曾國藩極為賞識,或許求求他還會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