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廣結八方,人脈是脫離困頓的有力武器(4)(3 / 3)

這一招十分高明。若衝擊人少處,反倒會讓援軍立時趕到,再次組織包圍,自己前功盡棄,徒勞無益;而衝擊人多處,敵軍倉促接戰,易致奔逃,一旦敵軍奔逃,則陣腳大亂,反不易迅速組織包圍。果然,一衝之下,陳軍“大潰,相率奔避”,霆軍成功突破陳玉成鐵桶似的包圍圈,打亂了陳玉成的部署,同時也打出了霆字營的威風,甚至到太平軍一見到霆字營的旗幟就膽寒的地步。

鹹豐十年,曾國藩、胡林翼規劃安慶戰役。曾國藩進駐祁門,與太平軍爭奪皖南。八月太平軍大將黃文金、李秀成對祁門形成包圍之勢,而且已經進犯到祁門大營,曾國藩勢單力孤,已下了必死的決心了。而此時休假歸來的鮑超剛到休寧。他聽說了曾國藩大營的危險情勢,一天之內馳奔百餘裏,並且一路與太平軍交戰,連戰連捷,把太平軍逐出山嶺,解了祈門之圍,等於救了曾國藩的命。此戰後,鮑超更是威名大震,勇冠三軍,朝廷賜號“壯勇巴圖魯”。

鹹豐十一年正月,曾國藩奏請以鮑超的軍隊為江、皖遊擊師。陳玉成與安慶城內的太平軍夾攻湘軍時,又是鮑超渡江救援,大破太平軍於赤岡嶺,生擒太平軍主將劉瑲琳。劉瑲琳部是陳玉成全軍的中堅。曾國藩對劉瑲琳也十分敬畏,稱其為瑲琳先生,足見其對圍攻劉瑲琳一事的重視!拿下劉部,安慶就在掌握中了,可見鮑超之功,冠壓三軍。

還有多隆阿,也是曾國藩手下大將,作戰威猛,戰功赫赫。但是,他二人卻總是不甚和諧。曾國藩為了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作用,便多方從中調和,使他二人能揚長補短,把威力發揮到最大。

曾國藩曾對多隆阿說:“鮑超粗魯驍勇,不是良將,蒙你的保護才有今天。鮑超的功勞,就是你的功勞,望你今後還要好好照顧他。”而反過來他又對鮑超說:“多公(多隆阿)說你有勇無謀,你要多多努力,堵住別人的嘴,別讓別人說閑話。”在一次戰鬥中,太平軍的各路人馬鋪天蓋地而來,鮑超兵少欲退,曾國藩派人騎馬飛馳送信告訴他:賊冠雖然很多,但初來乍到並不可怕,你要學習胡林翼等人的忠勇謀劃,把生死置之度外。你的英名已為世人所知,你要好自為之。鮑超讀信後,信心為之大增,他重整旗鼓,奮力殺敵,終獲全勝。

曾國藩對鮑超既極度信任,又十分關心,鮑超可算是曾國藩在湘軍中最信任的人之一。在《曾國藩年譜中》,鮑超的名字出現過八十四次,比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沅甫)名字的次數還多一次,在《曾國藩事略》中則出現三十三次,可見鮑超對於曾國藩一生事業的重大作用。

後世有人評價說,曾國藩的成功實際上是用人的成功,他的一切事業、功績都是因為選對了人、用對了人,有一個龐大的團隊為他的事業奮鬥。這話也許過於絕對,有所偏頗,但不無道理。晚清著名外交家薛福成曾是曾國藩的幕僚,他曾十分感慨地說:“事須才而立。才大者必任群才以集事,則所成又有大者焉。累而上之,能舉天下之才會於一,乃可以平天下。語曰:一人善射,百夫決拾。”而曾國藩正是“舉天下之才會於一”而“平定天下”的人。不論是好友,是部屬,是幕僚,還是其他的人才,在曾國藩的手下,都能做到人盡其用,都是曾國藩成就大事的最強有力的支撐。這才是他最高明的地方。

7.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可見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自家人永遠是最靠得住的。特別是遭遇困境危險之時,親兄弟、父子兵總會義無反顧、義不容辭、不顧一切地施以援手,全力救助脫出困境。可見親兄弟,不僅是最強大的羽翼,更是最可靠的救星。

所以,一個聰明的人,一個想要成就大事的人,勢必要培養自己最可靠的親信,而親兄弟必然是理所當然的最可靠的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