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安慶之戰也是因為采納他的策略而取得成功的。胡林翼也因此成為湘軍中僅亞於曾國藩的第二號人物,並深得湘軍將領的熱愛。當然胡林翼從此也成為曾國藩知心的密友和最強有力的後盾。
可惜的是,天不假其年,1861年9月30日,胡林翼因病嘔血死於安徽軍中,年僅四十九歲。諡文忠,追加太子少保,兵部侍郎。
不論從國家、從湘軍、從私心還是從友情而言,胡林翼的離世,對於曾國藩都是相當大的打擊。痛失如此良友,曾國藩傷心不已。可以說,在曾國藩的一生中,胡林翼是唯一一個最合得來、談得攏、從來沒生過嫌隙,且同樣誌高才大、公心為國、成就也幾乎相等的朋友,更難得的是,還是對曾國藩的事業幫助最大的一個朋友。
正是與胡林翼的齊心合力、珠聯璧合,才有同治中興的局麵興起,也才有湘軍的大功告成,有曾國藩的功成名就。因而從某種角度來說,胡林翼不僅是曾國藩難得的摯友,更是一生的福星。好幾次脫困出危,都有賴於胡林翼的援手。
當曾國藩客寄虛懸於江西,處境非常困窘之時,把握湖北全權的胡林翼千方百計地救濟他。當時曾國藩沒有地方實權,籌餉非常困難,而餉匱又怎能養兵作戰?胡林翼就每月協濟曾軍三萬兩的餉銀。曾國藩能在江西堅守那麼久,全賴胡林翼的傾力支持。
曾國藩為脫江西之困,借父喪回了老家荷葉塘守喪。原本也不是真的想就此撒手不管,過閑雲野鶴的日子,不過是使使性子,向皇帝和朝廷證明一下實在是境遇不佳,艱難非常,希望借此惹得皇帝注目,給他一些實權,好讓他在江西的日子能好過些而已。可惜的是,本就對他不太放心的皇上不僅不如其所願賞個實職給他,反倒幹脆順水推舟,準他在家守製。這一守,就守了一年多。這一年多,曾國藩未困於江西的官場傾軋,卻困在了自己的心結上。眼看著自己一手創建的湘軍勢力增強,正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時光,自己卻無從調控和指揮,甚至連摻和進去的資格也失去了,隻能閑居鄉下,作壁上觀,那種煎熬,對於曾國藩這種一心想報國立功的人而言,更甚於一切困境。但是沒辦法呀,皇帝已經命令他守製了,他就隻能安心守著不能再管其他。
這時候,是胡林翼伸出了援助之手。胡林翼請與自己關係非常的官文上奏朝廷,請給曾國藩實職,自己也上奏分析局勢,並奏請曾國藩出山。最終皇帝允準,並授予曾國藩兩江總督之職。如果不是胡林翼極力向朝廷爭取重新起用曾國藩,也許曾國藩就此被朝廷遺忘在湘鄉荷葉塘,隻能在美麗的荷塘風景中終老一生,也未可知。所以,此番援手,非同一般。
曾國藩到任後,胡林翼給予的支持更是其他人所沒有的、也做不到的。
曾國藩任兩江總督,繼續帶領湘軍與太平軍苦戰。胡林翼治轄下的湖北省,給予了最慷慨而堅決的財力支持,胡林翼苦心理財,廣設財源,源源不斷地提供巨額糧餉軍需給曾國藩的湘軍,使曾國藩能專心戰事,不必像在江西時那樣為餉銀操心。
鹹豐九年,有人建議略減支持曾軍數量,胡林翼堅決不允,說:“此萬不可行之事!滌公忠義冠時,斧柯未具,專恃鄂省之餉。”無論如何,供給曾國藩湘軍的軍餉“不可絲毫欠缺”!為了加強曾國藩的權勢,供其所需,應其所求,胡林翼真是無所顧惜,以至將自己的精銳霆字營六千多人和禮字營兩千多人慷慨撥歸曾國藩。不僅如此,胡林翼千方百計地為曾國藩謀取疆吏之權柄,因為他知道在當時當情之下,隻有曾國藩的湘軍能蕩平海內,清除匪患,因此極力促成曾國藩一身“任天下之安危,掌三江之兵事”。他不但保證湖北的協濟,並且還利用自己作為一省巡撫的名望、地位,經常出麵向四川、陝西、山西等省為曾軍催促協餉。
嚴格地說,胡林翼此舉並非全是為曾國藩考慮,也並不是出於私心和與曾國藩的情誼,他隻是為國家、為朝廷大局所想。但對於曾國藩和湘軍而言,經過無數次官場傾軋和明爭暗鬥,經曆過無數次孤立無援、獨力支撐的險局之後,這樣的無私支持是多麼重要,多麼難得,多麼深重的情誼!因而胡林翼去世後,曾國藩感歎:“從此共事無極合心者矣!”說靠胡林翼“事事相顧,彼此一家,始得稍自展布有今日,誠令人念念不忘”。
所以說,有胡林翼這樣的摯友,與自己同心協力,共效國家,時時處處維護自己,維護湘軍,曾國藩等於給自己插上了雙翼,不僅讓自己和湘軍飛得更快,跑得更遠,也讓自己身處危境時,能輕鬆脫困。胡林翼這樣的大盟友,當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最大的福星。
6.門生、好友和猛將,都是事業最強大的支撐
曾國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擁有當時最得力的人才。曾國藩最注重人才的培養和應用,他的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合眾人之私成一人之公”,曾國藩說過“辦大事以多得替手為第一要義”,他一生的主要精力,也放在了尋找、發現、培養、提拔人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