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福成就是在看到告示張榜“招賢”,感到這是一個進言的機會,便趕寫了一篇《上曾侯》的萬言書,提出“養人才、廣墾田、興屯改、治撚寇、澄吏治、厚民生、籌海防、挽時變”等八項建議,並在每項建議中都附有具體實施方法。全篇呈詞條理清楚,文筆流暢,曾國藩大為嘉許,不久便召見他。在談話中,發現他見識不凡,便特邀他加入幕府,薛福成不僅成為曾門四大弟子之一,也成為曾國藩進行洋務的得力助手。
在江西、皖南、直隸等地,他都曾這樣做。他的幕僚中如王必達、程鴻詔等都是通過這種方法求得的。
三是多方推薦。曾國藩求才若渴,每與人通信、交談,就懇求對方推薦人才。故曾國藩幕中經人推薦入幕的人甚多:方宗誠、陳艾都是吳廷棟推薦的;淩煥是劉星房推薦的;李興銳是帥遠魯與李竹浯二人推薦的;李善蘭是郭嵩燾推薦入幕的,隨後李善蘭又推薦張文虎入幕;容閎則是李善蘭、張斯桂、趙烈文三人推薦的;向師棣是嚴仙舫推薦的。互相推薦,以類相聚,正是曾國藩吸引人才的一大特點。如在京城時,其好友吳廷棟推薦了方宗誠,方宗誠又推薦吳汝綸。這樣一撥一撥的人來推薦,相互吸引,這也是曾國藩在人才舉薦中的獨特之處。
曾國藩網羅人才講究“以類相求,以氣相引”。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類的人更容易進入彼此的“氣場”,所以曾國藩延攬科技界的人才容閎時就說過,一定不能讓武官同他談話,因而他找數學家李善蘭寫信,這樣更容易獲得容閎的信任。這也是曾國藩網羅人才的一大特點。
四是主動投效而來。像李鴻章、李元度、楊載福等人才,都是主動投效而來的。李鴻章是早在京城時就以“年家子”的身份投靠了曾國藩做門生,以師禮而執。後來,又主動前來投奔入幕,也深得曾國藩的器重,並直薦他做了浙江巡撫,後來李鴻章一切的成就,可以說都是從曾國藩而來的。
李元度也是湖南人,舉人出身,文才無雙,有著作《國朝先正事略》一書。與曾國藩交情匪淺,情誼厚重。曾國藩初辦團練時,李元度就上書給曾國藩,痛陳利害,曾國藩非常讚賞。於是多次懇請李元度來衡共事,請他“臨危受命,同為東征之役”,經過曾國藩多次誠心相邀,李元度終於帶所部兵勇火速趕到衡州,從此進入曾國藩幕府,成為曾國藩身邊一位重要的謀士。
還有的主動投效之人或是仰慕曾國藩的人品文章,或是感激曾國藩的知遇之恩,甘心情願受其驅馳。如大將鮑超,就是感激曾國藩的搭救之恩,塔齊布感激曾國藩的知遇之恩。曾國藩常說人才要“以氣相引”,氣就要靠自身道德操守的修為來吸引更多道德修養好的人到自己的身邊,這就叫“以氣相引”。
通過這些方式和手段,曾國藩為自己網羅了大量人才,天下人才,幾近搜求畢盡,真算得上是“雀無所逃”。因而曾國藩手下人才濟濟,隊伍越來越壯大,力量越來越雄厚。
2.堅守交友原則,才能遇到真正的良師益友
曾國藩比誰都明白,要想成就事業,人才是多麼重要。
曾國藩愛交朋友,但絕不是見人即交,不分良莠,而是隻交賢德、可交之人。曾國藩說:“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曾國藩交友確實是相當慎重的。他有一個著名的交友原則——“八交九不交”。八交是“勝己者;盛德者;趣味者;肯吃虧者;直言者;誌趣廣大者;惠在當厄者;體人者”。九不交是“誌不同者;諛人者;恩怨顛倒者;好占便宜者;全無性情者;不孝不悌者;愚人者;落井下石者;德薄者”。
概括地說,曾國藩交友有四大原則:
一交有忠肝義膽、俠骨柔情者。比如結交江忠源便是如此。江忠源也是湖南新寧人,在北京科舉時經郭嵩燾引見,曾國藩稱讚他“儒文俠武”,有血性、有膽識,而成為好友。江忠源的血性肝膽,曾為扶朋友靈柩回鄉而放棄考試,曾國藩很為佩服。曾對郭嵩燾說:“是人必立功名於天下,然當節義死。”日後江忠源果真成為湘軍的得力幹將,並因兵敗自殺而死。
二交胸有大誌者。曾國藩在赴京科考途中認識了“少有誌節”的劉蓉,又通過劉蓉認識了胸懷壯誌的郭嵩燾,於是三人成為親兄弟一樣的朋友關係。像左宗棠、胡林翼這些心胸寬闊、誌向遠大的人,都是曾國藩樂於結交的人。
三交學養深厚者。像唐鑒、倭仁這樣的大儒,不僅是曾國藩願執師禮的前輩,也是曾國藩最願意結交的真正大師。曾國藩說到底還是文人出身,一介書生,總希望能在學問上找到一些意趣相投之人,而那些學問深厚、有真才實學的人,正是曾國藩最想結交之人。劉傳瑩是曾國藩的好友,他專攻古文經學,精通考據,交往中大大彌補了曾國藩在古文字上的不足;羅澤南是一個“憂所學不能拔俗,憂無術以濟天下”者,曾國藩十分敬重他,常在信中表示敬慕之意。
四交品德高尚者。在曾國藩看來“相交可知人”、“習俗可染人”。曾國藩極為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因此,隻有那些道德高尚、行為檢點的人,才能入曾國藩的眼,才會被他看得起,才會主動結交。他說:“若果威儀可測,淳實宏通,師之可也;若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對於那些品德不高、誌趣低下的人,曾國藩是不會結交的。所以,在他周圍,都是一些正人君子,淫邪昵狎、行為猥瑣之人,都不可能成為曾國藩的朋友。所以,他瞧不上勝保,不結交肅順,也不屑於鮑起豹、何桂清、向榮之流。所以,他結交的人都是他信任的人,都是可以托付大事的人。這些人,成為曾國藩事業大廈的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