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審時度勢,懂得應變才能擺脫困境(2)(2 / 3)

意思是說,用兵打仗是一種千變萬化、出其不意之術,需要運用種種方法欺瞞敵人。所以,明明能征善戰,卻向敵人裝作軟弱無能;本來準備用兵,卻偽裝不準備打仗;要攻打近處的目標,卻給敵人造成攻擊遠處的假象;要攻打遠處的目標,相反卻偽裝作要在近處攻擊;敵人貪心就用小利來引誘他上當;敵人混亂就乘機攻取他;敵人實力雄厚就要謹慎防備;敵人強大就暫時避開其鋒芒;敵人容易衝動發怒,就設法挑逗他,使其失去理智;對於小心謹慎的敵人,要千方百計驕縱他,使其喪失警惕;敵人安逸就設法騷擾他,搞得他疲勞不堪;內部團結的敵人,要設法離間他,讓他分裂。在敵人沒有準備時,突然發起進攻,在敵人意料不到的情況下采取行動。

凡此種種,是軍事家用兵取勝的奧妙,隻能隨機應變靈活運用,是無法事先傳授的。

作為一個熟讀兵書、又飽經戰事的儒將,曾國藩對這番話再熟悉不過了。更深諳用兵打仗不僅僅是鬥勇,更是鬥智。戰事如棋,千變萬化,隻有把計策智謀運用恰當,才能占得先機,處於上風,贏得勝戰。

在與太平軍十多年的爭鬥抗衡中,曾國藩也經常麵臨驚心動魄的險境困局,但他懂得用一些計謀,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從而取得了許多勝利。比如奪武昌,先使“美人計”意圖瓦解太平天國年輕大將石禎祥,又使“木馬計”打入太平天國內部做內應,終於拿下武昌城;再如為了整治軍威,仿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忍痛殺了金鬆齡;為鼓勵士氣,賞贈特製的腰刀;與皇帝打太極,破解“勤王”的難題;還有為士兵發厚餉等,都顯示出了他高超的智謀。

曾國藩帶湘軍攻打武昌,三路人馬合圍,卻久攻無果。二十來天過去了,還沒有什麼進展。武昌城大,兩萬人馬根本就不能把城圍死,城內的太平軍依舊可以從外麵獲取糧草。湘勇攻了幾次城,都被太平軍打退。

戰事越拖越長,使曾國藩苦惱不已。而且據探報,翼王石達開正在馳援武昌,不日將到。石達開可是著名的硬將,他來到,這仗更難贏了。湘勇全都集中在這裏,這一仗若再打敗,那就徹底完了。為籌謀攻下武昌之策,曾國藩一夜不寐,時而躺在床上,時而披衣徘徊,拿不出一個好主意來。

後來他與劉蓉、彭玉麟他們一策劃,強攻既然不行,那就智取,定下了幾條計策。先是讓丟失了武昌的湖北巡撫青麟偽裝成湘軍大將的俘虜,帶了一班人進城去向太平軍獻俘,順便就把幾百湘軍士兵帶進了城,潛伏下來,隻等攻城時機一到,就做內應大開城門,放湘軍進城。一個漂亮的“木馬計”完成。

這還不算,曾國藩和水師頭領彭玉麟等,又定下了一個“美人計”。當時守武昌的太平軍首領是年輕將領石禎祥,他是翼王石達開的從兄,不僅武藝高強,能征善戰,而且極具指揮才能,是太平天國的得力猛將。為了攻下這塊硬骨頭,彭玉麟和鮑超找了一個姿容美麗的妓女,扮成彭玉麟的妻妹,在酒桌上勾引石禎祥,石禎祥果然上當,愛上了如花似玉的妓女。“美人計”也告成功。

然後又偵測到武昌城內原先建有地道,如果從地道偷入城內,運送一些湘軍進城,以做內應,那麼破城則更有把握。

就這樣,三計齊下,武昌城一舉攻破,曾國藩也不必再為攻城而日日煩心了。

對於帶兵將帥而言,嚴明的紀律超過一切。如果不能做事“令行禁止”,再強的部隊也是一盤散沙,也不可能打勝戰。故而曾國藩對於部隊的紀律極為重視。隻有服從命令,上下一心,團結共進,才有打勝戰的可能。所以曾國藩不惜用大力整治軍紀,以顯軍威。

鹹豐三年夏天,太平軍西征進攻南昌,在江西與“長毛”作戰的江忠源和江西巡撫張蕭向湖南求援。曾國藩派羅澤南、朱孫詒、金鬆齡率領三千多人前去救援。

誰知在戰場上,羅澤南澤字營衝鋒在前,中了敵人的埋伏,死傷幾十人,羅澤南手下的骨幹易良幹、謝邦翰、羅信東、羅鎮南陣亡,而同去的齡字營士兵卻不管不顧,不予援手,隻顧自己逃命,造成羅澤南營的重大損失,後麵的部隊主將便是金鬆齡。

說到金鬆齡,這人也是一名悍將,能征善戰,而且還與曾家有舊,交情匪淺。可是,他犯了大忌,置自己的袍澤兄弟於不顧,這最讓曾國藩不能容忍。敗不相救的情況在清軍對太平軍的作戰中,屢見不鮮,也的確是清軍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曾國藩認為,綠營軍之所以會有這種積弊,是軍隊的將與兵之間、將與將之間、此軍與彼軍之間的統屬性太差,沒有形成“萬人一心”的形勢。綠營軍本身就是“東抽一百,西撥五十”,將與兵不熟悉,將與將也不和睦,造成“勝則相忌,敗不相救”。太平軍之所以接連勝利,全在內部團結,誓同生死。曾國藩期望的,就是自己的軍隊能像太平軍一樣團結一心。誰知道金鬆齡把這種陋習帶到了湘軍營中。如果不對此事嚴加處罰,今後湘勇就會步綠營的後塵,後果不堪設想。金鬆齡見死不救,罪不可赦。雖然求情的人眾多,但曾國藩還是決定殺一儆百,嚴懲金鬆齡,肅清這種不正之風,於是忍痛揮淚殺了金鬆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