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立誌高遠,好男兒豈能困守一隅(2)(3 / 3)

第四次升遷是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五月。這年三月,三十五歲的曾國藩被欽點為會試考官,“薦卷六十四本”,湖南這一屆考得相當不錯,曾國藩在為長沙館題名時寫了一副對聯“同科十進士,慶榜三名元”,傳為佳話。五月初二,被授為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為正五品。次日具折謝恩,召見於勤政殿。

六月,第五次升職,轉補左庶子。當年十二月十二日,補日講起居注官。

當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第六次升遷,充文淵閣直閣事,為從四品。

一年之內三次遷升,這在翰林院中,也是非常罕見的。可見當時曾國藩在道光皇帝心目中還是相當有地位的。

經過六次的遷升,曾國藩由從七品升到從四品,這中間恰好六個台階,一次升一級。這樣的速度已足令人驚訝了。但還有更令人驚訝的升遷在後麵。

道光二十七年(1847)四月二十七日,曾國藩再次奉旨參加翰詹大考。欽命題《遠佞賦》,以清問下民常厥德為韻,《君子慎獨論》。詩題《賦得澡身浴德》。得了二等第四名。照說成績並不算好,但道光皇帝還是相當賞識他。奉旨記名遇缺題奏,賞大卷緞二件。六月二日,曾國藩第七次升遷,並且連升四級,由從四品直升從二品,被授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位列卿貳,躋身大員,一夜之間,改頭換麵!

這一年,曾國藩三十七歲,是他入仕的第十個年頭。曾國藩完成了十年七次升遷連升十級的官場奇跡。三十七歲而至二品,是湖南絕無僅有的第一人;而中舉十年就能升至內閣學士者,全國包括他一起,也不過三人。曾國藩此時已經成為一個官場傳奇!這就是所謂的“十年七遷”、“連升十級”。

對此,曾國藩雖然一貫行事低調,言語謹慎,但還是忍不住自我表揚了一次。在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八日與諸弟的信中,他這樣寫道:

六月二日,蒙皇上天恩及祖父德澤,予得超升內閣學士,顧影捫心,實深慚悚。湖南三十七歲至二品者,本朝尚無一人,予之德薄才劣,何以堪此。近來中進士十年得閣者,唯壬辰季仙九師、乙未張小浦及予三人,而予之才地,實不及彼二人遠甚,以是尤深愧仄。

其後,曾國藩雖然品級沒有再晉升,但曆任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五部侍郎,最多時一身兼任三部侍郎,可見皇帝對他的欣賞和信任,可謂重權在握,前途無量。

在這樣的順境中,一般人都會沾沾自喜、驕矜自許或是洋洋得意、自狂自傲了。官至二品,前途無量,皇恩深重,臣僚欽敬。即便再努力,也不過再升兩級,就到達頂峰,這樣的生活,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還需要每天兢兢惕勵、克己奮進嗎?好好享受這樣的生活,好好利用手中的權力,才是正理。

但是,曾國藩從來沒有這樣想,他的誌向、他的目標、他的堅忍、他的奮進以及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都不允許他自己有一絲一毫的放鬆和懈怠。

曾國藩知道孟子所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什麼意思,越是安逸的環境其實越能消磨人的鬥誌,越能磨滅人的激情。如果耽於安樂,最終必然被困於安樂,甚至死於安樂。

所以,這個功成名就的湘鄉青年,並未陶醉於人生得意的風光時刻,而是竭力地尋求冷靜和淡定,追求自己心中的大目標、大誌向,日思進取,而不是讓自己困守於安逸的生活之中。

入京十二年,他一直兢兢自勉,刻苦努力,從來沒有想著享受安逸的生活,而是時時奮進,一心向學,見賢思齊,奮起直追。在《曾國藩年譜》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